2013年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贸易分化明显

2013-10-21 10:09:5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风电设备制造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被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国内风电制造行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尤其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取消了关于“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规定后,国际风电设备制造商长驱直入,国内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今年1-8月份我国风电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为29203.2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8%。其中,出口风力发电设备28216.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30%,进口风力发电设备986.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8倍。可见,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贸易分化明显,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具体来看:

一、受政策扶持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

2004年至今,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进口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出口为主,贸易竞争力[1]也从弱势向强势转变,(见图1)这与我国对风力发电设备业大力扶持密切相关。2005年国家发改委要求风电投资商要确保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其目的在于降低我国风力发电成本,推进风电产业化进程。随后的几年里,我国的风力发电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新增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50%,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装机容量的比重均从1.6%上升至26.7%,超过美国跃居了世界第一位(见图2)2010年应欧美要求同时出于该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取消了“国产化率70%”的要求,进口状况开始回暖,行业竞争更加严峻。

二、出口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进口集中度依然很高

20131-8月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已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南非位列第一位,出口额达到了7658.5万美元,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出口总额的27.1%,其次是欧盟、秘鲁、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16.7%15%12.9%

与出口状况恰恰相反,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进口具有很高的集中度,几乎全部进口自欧盟国家,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口总额的98.3%,这主要由风力发电设备市场结构决定的,从全球来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的丹麦、德国和西班牙,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的50%[3]以上,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三、外资企业为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主力军

20131-8月外资企业进出口风力发电设备总额为19032.6万美元,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65.2%,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为24.3%10.6%。从出口来看,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份额差异不大,分别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38.1%25.9%25.1%,呈三足鼎立之势,但进口来看就是外商独资企业一枝独秀,其进口额占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98.6%,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仅占1.2%0.2%

四、一般贸易是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主要方式

20131-8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风力发电设备17354.2万美元,占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总额的59.4%,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额为9907.1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3.9%。其中,出口方面一般贸易方式占风力发电设备出口总额的58%,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占35.1%,而进口方面几乎均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比高达99.8%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风力发电设备进、出口贸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由现阶段国际和国内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虽然在政策保护的黄金发展期,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得到的一定的发展,但受国内需求有限、盲目扩大产能和核心技术创新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作为朝阳产业的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局面。当朝阳产业遇上了“产能过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首先,要调整结构,注重实效。取消对风力发电设备行业的过度政策保护,避免盲目扩大生产,将产值与效益、装机容量与需求程度、生产能力与核心技术。

(关键字:风电 风电设备 进出口)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