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全线下滑

2014-6-10 8:47:16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国海关总署6月8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5月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大面积下滑。经济学家指出,主要大宗商品下滑乃是受到了需求不振与信贷趋紧的双重打击。而在信贷层面,商品融资整治则是资金来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由于需求萧条导致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部分亏损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选择大量削减订单。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大宗商品融资审查力度的加强,以及近期信贷趋紧都令进口需求承压。
  高盛高华指出,5月份数据疲弱的原因在于大宗商品融资贸易减少,而不是内需增长疲弱。在新华社等国内媒体最近报道5月初青岛港调查金属融资违规后,很多银行和港口加强了对相关业务的控制。短期内这可能会继续给进口带来下行压力,但随着政府放松政策使得国内资金更加充裕,进口基本面可能会有所改善。
  包括阳极铜,精炼铜,合金铜,半成品铜在内,5月铜进口环比下滑15.6%,至38万吨。
  路透援引一位大型铜企采购经理称,LME铜价高企令部分终端买家维持观望。但另一些交易员则表示,由于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融资门槛,许多买家因为无法获取信用证放弃进口。未来,由于商品融资继续趋紧,青岛融资骗贷丑闻持续发酵,银行信用证发放门槛将进一步提高,未来数月的铜进口可能将继续下滑。
  无独有偶,商品融资调查同样影响了铁矿石进口。5月铁矿石进口环比下降7.2%,至7738万吨。
  与铜进口不同,5月铁矿石进口下滑主要由于库存积压。数据显示,虽然5月进口下滑,但今年前5个月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19%。铁矿石库存持续徘徊在1亿吨的创纪录水平附近。市场供给过剩导致今年以来螺纹钢价格下跌17%,这些因素集中迫使钢企削减进口。路透援引一位铁矿石交易员称:
  “人们将在价格恢复稳定后重归市场。但是我认为短期内的需求将集中受到商品融资取缔的遏制。”
  其他主要商品中,煤炭进口环比下降11.4%,低廉的国内煤炭价格使国外出口商兴意阑珊。水利发电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乏力也在同时导致订单下滑。
  原油日均进口614万桶,环比下降9.4%。进口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精炼商进入设备维护期,导致产能收窄。
  不过,原油进口前景仍然乐观。由于泉州精炼厂房新开,原油进口同比获得增长。此外,汽油,飞机燃油,液化石油气及石脑油需求紧俏,其受益于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基建计划,城区改造等微刺激措施。

(关键字:铁矿石 大宗商品 钢铁)

(责任编辑: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