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短缺加政策红利 伦铜七连阳

2014-6-24 15:08:26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报道,分析人士认为,受融资铜事件影响,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铜实货供应正在收紧,上海现货铜较近月期铜溢价飙升至580~730元人民币。受美元走软以及现货铜市场出现短缺影响,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已经连升七日,累计涨幅接近3%,录得年内最大涨势。

三个月期铜本周一延续了上周的涨势,并盘中触及6月4日以来最高6890美元。上周LME铜上扬2.5%,为3月底以来最大周度涨幅。

现货铜市场出现短缺

分析人士认为,受融资铜事件影响,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铜实货供应正在收紧,上海现货铜较近月期铜溢价飙升至580~730元人民币。

世界金属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1~4月全球铜市供应短缺28.6万吨,2013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40.4万吨。

除铜之外,供应短缺也支撑锌价。昨日,LME三个月期锌也延续了上周的涨势,触及16个月新高。国际铅锌研究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球锌供应短缺为10.7万吨,远高于1~3月的短缺1.7万吨。

德意志银行认为,虽然中国贸易融资事件或将延续,但由于铜及锌的供求矛盾或将出现,铜和锌市场供应将减少,预计未来价格将会逐步上行。今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复苏,料将对基本金属价格提供支撑。

宏源期货分析表示,铜价最近几日的反弹是由系统性因素导致的,包括美国通胀水平的提高和中国政府高层在外交场合明确保证中国经济增速在7.5%左右,这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现在制约铜价反弹高度的主要还是铜的终端需求增速很难再大幅提高。

事实上,受监管部门严查商品融资套利影响,5月份我国铜进口量环比已经出现大幅下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38.0万吨,单月同比增长6.0%,环比下降15.6%;精矿方面,5月份进口铜矿71万吨,单月同比下滑3%,环比下降29%。

花旗预计,预计今年6月份,中国铜进口量会出现小幅反弹,但到今年七八月份中国铜市场可能会迎来需求疲软、精炼厂产量增加和一些金融问题,预计今年夏天中国铜进口量将会有下降的趋势。

瑞银也认为,进口精炼铜环比下滑,意味着需求开始转淡。预计未来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进口金属商品开具信用证的资质将进一步收紧,未来保税区铜库存规模将面临下行的压力,对应的是融资渠道依赖金属融资的部分现金流紧张的行业将面临冲击。

但摩根大通在6月初的报告指出要做多铜。摩根大通认为,市场出于害怕中国经济硬着落,铜价下跌过多,但中国经济不会在近期内转寒,且近期中国刺激在逐渐加多。

政策红利助推

上周,美联储发表的政策措辞中意外未提及任何未来何时开启加息进程的状况,反而对未来政策前景透露了更多偏向宽松的预期。美联储继续强调在美国经济复苏低于潜在增速的背景下,维持货币宽松和低利率的必要性。

法国兴业银行报告则称,在全球经济复苏力道增强的背景下,铜需求前景将有所改善,将2014年需求增幅预估从之前的4%上修至5%。预计2014年铜均价在每吨6750美元,2015年预估为6500美元/吨。

此外,昨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0.8,为六个月来首次高于50的枯荣线,预期为49.7,前值为49.4。新订单指数也增至2013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53.3。

巴克莱分析认为,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政府为了扶持小型企业而最新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减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出口退税等,已经开始起效。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表示:“我们已将2014年GDP增速预测从之前的7.2%上调至7.4%。之所以做出这一调整是因为,最近几周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将确保今年达到7.5%的GDP增长目标。”

也有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虽然市场存有对后续微刺激甚至出现强刺激的期望,但中国对房地产的调控仍在继续,5月房地产数据不佳,铜终端需求未出现显著增长的势头,令市场对整体经济和需求前景未敢过分乐观。

近两个月来,央行已经两次实施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已达约2700亿元。

不过,民生银行预计,由于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再加上“热钱”流出数量较大,为了稳定经济和对冲资本外流,预计7月份降准范围很可能进一步扩大,但即便如此,考虑到政策滞后效应,宽松政策在年内也难以对经济形成明显的提振作用。

国信期货分析指出,政策利好预期下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并打破铜市原本的交投谨慎格局,铜现货收紧推动升水走高,尽管铜市技术上面临压力且下游需求开始减弱,且反弹的持续性有待后续政策的印证。

 


 

 

(关键字:伦铜 供需短缺 政策)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