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特高压出海 中国制造升级

2014-9-2 15:51:20来源:中国低压电器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罗塞芙•迪尔玛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总裁科斯塔在巴西总统府共同签署了《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随着《协议》尘埃落定,中国的特高压技术遂首次实现整单出口。

尽管在此之前,中国的特高压设备就有出口的先例,但巴西的项目却是实现了特高压的整体出口。

“巴西项目的市场关注度很高,竞争很激烈,国家电网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直流特高压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和美IEEE会员蒙定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同蒙定中的观点,他也认为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特高压建设的必然性

我国发展特高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着我国能源发展不均的问题。

在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解士杰看来,内地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在西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中东部,普通电网的传输距离只有500公里左右,无法满足传输要求。

因此,他建议,加快特高压电网规划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研究形成特高压电网规划,并加快建设,形成我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实现环境和资源优化配置。

任浩宁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了中国建设特高压的必要性。他说,这和我国能源区域集中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能源基本都是集中分布,需要跨区域大规模地进行调度,任浩宁认为传统能源总要被淘汰,“特高压是为能源基地的转移和转型奠定基础的”。

东部和中部的能源基地会逐步向西部转移,“比如新疆,新疆未来会成为电力能源的主打省份。”任浩宁说,山西、陕西、内蒙古是煤炭基地,特高压建成之后,可以把煤炭直接转换成电输送出去,这样不仅效率高,污染也相对较小。

任浩宁说,特高压的建设是一个国家战略性的举措,也是为能源大规模向外输送奠定基础,他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早发展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技术也能逐渐地提升。

2006年,中国第一条特高压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动工建设,这是全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线路,通过这个通道,可以把山西的电能输送到广州、上海等地。

2009年,中国自主研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入商业运行,中国电力从此由技术跟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特高压,MADE IN CHINA

出口巴西的首单就证明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取得全面突破,已经具备大规模建设、运行特高压电网的条件。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此前,也传出多地省级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联手合力推进各自区域内的特高压的开工与建设,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正迎来密集建设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出现明显的政企联手特征。

预计到2015年,全国特高压项目跨区输电能力2.1亿千瓦,输送电量0.74万亿度,东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9.4%。到2017年,跨区输电能力2.9亿千瓦,输送电量1.18万亿度,东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15.8%。到2020年,跨区输电能力4.5亿千瓦,输送电量1.87万亿度,东中部PM2.5排放比2010年降低22.6%。

国家层面上也出台了文件来保障特高压的建设。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增加区外来电替代京津冀、长三角新增的燃煤发电。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电网实施方案研究,论证内蒙古、山西、陕北等能源基地至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输电通道建设方案和时序,多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纳入其中。

任浩宁表示自己非常看好特高压的未来。中国发展特高压是因为有需要,需要才是源动力。他说,不管哪个行业都喜欢一个字“大”,规模大、产值大、速度快、成长高,任浩宁分析,能源电力行业未来的趋势就是非常集中的大能源、大电力。“可能会有很多个基地,比如煤炭基地、石油基地、天然气基地、水电基地、光伏基地等。”

他说,大基地的格局,一是为了节省地方,二是要把所有的能源都集中在一起。尽管国内仍然有些学者认为特高压安全性有隐患,投资效益可能没有那么高,但任浩宁认为这些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国家层面推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会畅通无阻。”

(关键字:电网 特高压 升级)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