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类福祉,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近年来,美国掀起了页岩气革命,德国大幅提升风能光伏发电比重,中国则提出了加快能源革命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虽然国情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清洁发展。
基于对中国能源与电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2015年2月出版的新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延伸和拓展了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工业革命》中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勾画出了解决未来全球能源安全的科学路径,受到行业内外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全球能源互联网基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以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的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要求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世界各国电网互联互通,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服务范围广、绿色低碳的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全面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在能源开发上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上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现实可行性。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应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效率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主导能源。而特高压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输电距离可以达到2000~5000千米乃至更远,特高压电网具有更大范围调配资源的能力,能够实现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互联互通、优化配置。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能源革命”强调的国际合作战略的高度契合,推动着我国的能源工业走到国际合作大舞台的中央,有利于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实现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创举。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6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未来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其中,蕴藏巨大潜力。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放开发结合起来。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国家电网正在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未来,相关国家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能源建设带动经济合作,以能源互联互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电网在全球广泛应用。
在无线输电及其他能源利用技术未获得革命性突破的条件下,立足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治本之策。但是,如作者在书中后记所说,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广泛性,是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气候变化博弈的焦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既面临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社会环境、能源政策、市场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挑战,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总的来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有信心期待!
(关键字:国家电网 能源互联网 特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