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海关获悉,广州海关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三互”大通关合作备忘录》,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启动关检“三互”(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通关模式。在新模式下,关检双方加强执法合作,避免重复监管,实现口岸监管的“减法”,提升了通关效能和效率。
在南沙港进口货物 可在顺德报关
近日,广东顺德浦项钢材有限公司一批运抵广州南沙口岸、重826吨的韩国钢板,成功在顺德北滘申报进口,并在南沙完成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程序后,直接运至企业进行后续监管。这是广东省内首批通过关检“三互”模式通关的进口货物。
按照关检“三互”通关模式,企业进口货物时,可以自由选择申报海关查验和检验检疫地点。例如,顺德的企业在南沙港进口货物,可以选择在顺德通过系统录入报关、报检数据实施申报,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调取货物的申报信息,对进出口货物下达监管指令,须南沙的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共同实施查验、检验检疫的,实施“一次查验”,进出口企业和南沙口岸经营单位凭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对碰的放行信息办理提货或装运手续,实现“一次放行”。这样使口岸管理“串联”作业变为“并联”作业,企业通关可得到更多实惠。
“应用‘三互’通关模式,我们从韩国进口的钢材只需半天就可办结通关手续,通关时间比原来快了整整1天。”顺德浦项钢材有限公司负责报关的项经理说。
关检实现“四互换、四互认、五互助”
关检联合工作组介绍,首先选择在南沙率先推进“三互”合作,是双方为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启动采取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落实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支持广州市加强港口建设的具体措施。
此外,关检双方还以建立“三互”清单为基础,以“四互换、四互认、五互助”为主要内容,在企业管理资信、进出口货物申报、查验、放行等四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互换;对木材、油气化工品等特定商品互认商品化验、检验结果,在监管过程中共用监管设施,对地磅称重、集装箱机检图像分析、辐射探测、视频监控等商品外观监管结果和商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重)量等商品技术性监管结果,监管要求相同的,可共享、互认对方监管结果,互认关检跨区域监管结果等四项监管互认措施;在物流监控管理、商品鉴定和归类、原产地认定、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及夹杂物超标认定、价格认定等五方面开展执法互助。
广州海关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共同决定,今后将“三互”模式平移至广州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关键字:广州海关 顺德浦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