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45-1985,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阶段; (2)1985-1997,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运营模式阶段; (3)1998-至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运营模式阶段。 阶段1:1945-1985 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 国家实行的这种垂直一体化垄断运营模式在经过几十年的运营之后遇到了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电力短缺和电价过高的两难困境。 阶段2:1985-1997 集资办电——开放电价的运营模式 1985-90年代初,集资办电。根除拉闸限电,解决最基本电力短缺。90年代初-1997,成立国家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电力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家财政投资已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为迅速扭转电力短缺局面,自1985年开始实行改革,实行以“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为方针的集资办电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发电厂,对原有不计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对新建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 阶段3:1998-至今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运营模式 1998-2001,撤销电力工业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 2002-至今,中国电力新组建11家公司;国家电监会;中国初级电力市场开始启动和实施。 (1)第一阶段(试点)(1998-2001)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方案是由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提出的。 (2)第二阶段(改革)(2002年—至今)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方案由于输配售一体化垄断而无法实现降低销售电价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提出了“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
(关键字:我国电力发展阶段简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