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钢铁行业而言又是困难的一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月28日发布的2015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新闻稿提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这是全国粗钢产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
中钢协判断,继2013年粗钢达到表观消费峰值年后,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按照国外经验,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至于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的惨跌,中钢协新闻稿也着重提及:相比2014年,2015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跌趋势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更加剧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年底的83.09点跌到6月末的66.69点,降幅19.7%。6月末平均价格与上年末相比,冷轧薄板每吨下降853元,镀锌板每吨下降851元,热轧卷每吨下降704元,螺纹钢每吨下降595元,高线每吨下降564元。
同期,铁矿石价格降幅却较小。尤其是4月份以后,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涨幅高达26.4%,而同期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10.2%。在此背景下,钢企主营业务亏损加剧。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税390.5亿元,同比下降14.1%;而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亏损企业43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2.6%。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如此困境,前几年产能的无序扩张固然是病灶,但近两年来国内钢材需求由旺盛转向低迷也是致命因素。
据数据显示,内地房地产、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等作为钢材消费的下游行业,目前都没有给钢企带来太多希望。
如何缓解当前钢铁行业的困境。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型结构性重组势在必行。中钢协副会长朱继民透露,“十三五”钢铁行业要进行大型结构性重组。“区域性的、大的专项品种,以及企业结构性重组。现在钢铁行业太分散,行业不好时,企业间盲目竞争,无序竞争。”
钢铁行业产能较为分散,国企产能约占一半,因此钢企兼并重组一直是行业的热点话题。但是,国有钢企兼并重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有的虽然表面上合并了,但实际运营仍然各自独立,并未进行有效整合。
朱继民表示,钢企重组很难,但还要推进,否则行业很难走出困境。
另外,出口大幅增长逐渐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新常态”。国内需求不振,中国钢企竭尽全力寻找出口,这是目前中国钢企普遍面临的现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钢材5240万吨,同比增长27.8%,而这一数据和世界钢铁协会7月22日公布的日本上半年粗钢产量5260万吨几乎相同。中国钢铁在今年上半年名副其实“出口了一个日本”。
此外,东南亚国家、印度、非洲十国等地区对钢材需求的增长也在刺激中国钢材出口。
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钢材出口流向占比中,东南亚七国(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一直高居第一位,2014年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27.8%,2015年前5个月占比为30.7%,出口钢材同比增长57.4%。数据同时显示,2015年1-5月中国向印度、非洲十国、欧盟七国、中东九国、韩国、南美洲六国出口钢材增长115.7%、45.8%、43.9%、38.8%、8.7%、1.1%。
(关键字:粗钢 钢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