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全面开建 意义何在?

2015-12-16 10:33:43来源:亮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工程全面开建

“两直”工程档案

上海庙-山东特高压工程

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6省(区)

线路全长1238公里工程投资221亿元

新建上海庙、临沂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000万千瓦

锡盟-泰州特高压工程

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江苏5省(区、市)

新建锡盟、泰州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000万千瓦

线路全长1620公里,工程投资254亿元

特高压电网取得里程碑进展

“两直”工程是推动对于特高压电网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12月15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全面建设暨“两直”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共同宣布“两直”工程开工。

“两直”工程开工,标志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工程已经全部启动,特高压电网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在此次开工建设的“两直”工程中,锡盟—泰州工程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江苏5省(区、市),新建锡盟、泰州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000万千瓦,线路全长1620公里,工程投资254亿元,于今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上海庙—山东工程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6省(区),新建上海庙、临沂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000万千瓦,线路全长1238公里,工程投资221亿元,于今年1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

“两直”工程是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工程,对于特高压电网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两直”工程首次将±800千伏直流输电容量从800万千瓦大幅提升到1000万千瓦,并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将带动绝缘、保护、控制等关键技术再上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巩固和拓展领先优势。同时,受端换流站采用分层接入500/1000千伏交流电网,依托特高压交流电网网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此次“两直”工程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实现“电从远方来”,优化我国东西部资源配置、拉动经济发展,并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

经济与环境效益凸显

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雾霾治理,发展特高压电网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一系列特高压工程的建成投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拉动GDP增长

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雾霾治理,发展特高压电网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2014年5月,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被纳入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计划于2017年全部建成投运。在不远的将来,一系列工程的建成投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两直”工程的建设可以合理配置东西部资源,保障东西部地区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一方面,内蒙古煤炭、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锡盟地处蒙东,上海庙地处鄂尔多斯,二者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具备同时开发煤电和风电的条件。综合煤、水及环境等条件,锡盟、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可开发容量分别达到5000、6000万千瓦。内蒙古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5亿千瓦,蒙东、蒙西均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基地。截至2014年年底,内蒙古火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700、2000万千瓦,当地装机容量富余较大,受输电能力、走廊资源的限制,现有的500千伏输电通道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需求。建设“两直”工程,将有力促进内蒙古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推进火电、风电联合外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风电等新能源消纳范围,有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另一方面,作为电力能源的消费端,江苏、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电力需求增长较快,保障电力供应的压力较大。2014年,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外购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分别达13%、11%。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大规模接纳区外电力,是满足华东、华北地区电力需求增长并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根本途径。采用特高压将内蒙古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江苏、山东负荷中心,可就近满足当地经济及负荷发展,与东中部地区已有特高压工程配合,有力支撑华东、华北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构建,缓解东中部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

破解“窝电”困局,有力支撑雾霾治理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西电东送”战略,应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跨区输电通道。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一方面,可以有力推动西南水电和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破解大型能源基地“窝电”困局,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力推动东中部地区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力支撑雾霾治理。

针对近年来困扰我国东中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雾霾问题,“两直”工程可以进一步推动相关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2013年9月,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等措施替代燃煤,实现燃煤消费总量负增长。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锡盟、鄂尔多斯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目前,华东、华北地区燃煤电厂分布密集,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在锡盟、鄂尔多斯集中建设大容量燃煤坑口电站及风电厂,通过“两直”工程外送,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高、排放治理效果好。

“四交四直”全面建设防治污染拉动经济

全面建设“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科学部署,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稳增长工作部署,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紧启动“四交四直”等一批拉动经济效果好、促进清洁发展的特高压工程。特高压电网是重大基础设施、能源网络和生态环保工程。自2014年11月同时开工“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到今年12月同时开工“两直”工程,国家电网公司与地方政府协调联动、优化建设资源配置、强化全过程管控,积极做好物资供应、大件运输、现场施工等工作,精心组织工程建设,在1年左右的时间密集开工了“四交四直”等9项特高压工程,有力支撑了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战略部署,开创了我国电网建设历史上的全新发展时期。

全面建设“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工程将促进加快实施“两个替代”,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有序推进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促进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开发,扩大风电等新能源消纳范围,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满足东中部地区用电需求;构建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拉动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带动电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

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16条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2.5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2.7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4200亿度。依托大电网发展新能源,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已突破1.4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

特高压电网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

特高压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特高压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的综合优势。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设备即插即用,智能互动服务等需求。特高压电网必将在推动中国和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重点。我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这次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国际共识,势在必行。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展望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价值,让世界成为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关键字:“四交四直”特高压 特高压直流输电)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