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举行

2015-12-18 10:09:43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人民日报旗下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发表任仲平的评论文章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将在京召开。

文章指出,世界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这种内外联动的“历史性交汇”,让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两个转变”——由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让稍纵即逝的机遇为我所用、倒逼变革,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让我国的发展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事实上,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先行领域正在逐步明晰。近期,高层领导人频频发声,供给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等关键词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信号。从明年的改革领域来看,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或成为核心议题。

大方向:稳经济仍是主要议题

无论是全面小康要求还是社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为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尽管这一数据早有预期,也处于合理区间,但经济增速“破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紧张情绪,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过渡,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不可忽视的课题。

根据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经济在2016年~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底线是6.5%。

民生宏观管清友文章认为,预计稳中求进的定调不会变,但实际上更强调供给侧改革。在回顾总结部分,今年的表述比去年更为乐观,淡化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而是强调“稳中有好”,“完成了今年主要目标任务”。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

从国内发展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近7%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面对世界经济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攻坚产能过剩 供需两端发力改革

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被视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定调。就在这次会议上,供给侧改革正式亮相,也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近期最重要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而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也称,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今天的人民日报评论中,也可以看到相关的描述:

经济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大逻辑。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是新常态的基本趋势。但新常态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轨迹,打破了固有的发展惯性,也亟待以新理念破除新障碍、用新观念催生新状态。在新常态下顺势而为、乘势壮大,才能确保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实现既看速度、也看增量、更看质量的发展。

化解房地产库存 稳定房地产市场

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话题也被视为经济工作会议的预热。政治局会议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并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杨伟民之前也表态称,化解房地产库存,不仅仅是为了当期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落户,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供给侧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缓解人工成本上涨压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特别是增加农民工一生当中的总收入。

当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息、公积金政策调整、下调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松绑外资进入楼市等。在这些政策作用下,虽然楼市整体有所回暖,但回暖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而广大三四线城市则改观不大。实力房企越来越倾向于布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则无人问津。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

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谋划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风险防控成重要一环

习近平主席在“四个歼灭战”中提出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成功能完备的股票市场”不仅会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更将成为明年金融系统改革和政策布局的方向。

作为经济中最敏感的领域之一,金融系统的稳定往往对大局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复苏会带来很大影响,“股市此前的剧烈波动,就明显拖延了中国去杠杆的进度”。

目前来看,有关部门的调研和部署工作已经展开。11月10日至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到浙江调研,中财办主任刘鹤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今年由于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创业推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来提供金融支持,所以防范风险必须置于首位。

今天的评论文章也提到:

当今的世界,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系统性挑战。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不断,影响远未结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军事冲突等重大挑战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相互作用,亟需一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过往数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关键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