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冷链设备企业整合的背后

2016-1-15 9:29:22来源:产业在线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即使有很多企业不愿意承认,2015年冷链市场过得不轻松是不争的事实。从上游制冷压缩机企业到冷库、陈列柜等设备企业,都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尤其受食品生产制造以及零售行业的业绩下滑影响,传统冷链市场缩水严重。在整体经济形势并不明朗是情况下,冷链设备企业自身都在做什么呢?

海尔收购LabTech的冷链产品业务

2016年1月4日,海尔生物医疗完成对英国科研设备公司LabTech的冷链产品业务收购。这是海尔生物医疗转型升级以来的首个国际战略资本投资。作为英国市场的新进入者,海尔在收购LabTech后,可以借助其长期积累的行业、用户资源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从而迅速扩大英国市场份额,为扩展欧洲、澳洲等市场做准备,全面开启海尔生物医疗的全球化布局。

此次收购,双方实现了资源互补,LabTech的重心集中在客户端;而海尔在低温冷链、生物样本库及实验室设备领域拥有产品和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双方的结合,将推动海尔提供良好的全流程用户体验。

松下集团收购Hussmann

不只国内企业,就在前不久,日本松下公司12月21日宣布收购密苏里州冷冻陈列冷柜和系统制造商Hussmann。松下已与Hussmann母公司以及股东代表签订协议,将于2016年4月收购Hussmann Group 100%股权。松下自2012、2013年净亏损总额达到15000亿日元后施行了一系列复苏计划,并取得一定成果。作为其增长策略的一部分,松下计划于2018年通过B2B业务创造2.5万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其中3,000亿日元有望来自于食品配送解决方案业务。

据了解,松下此次收购正是为了拓展其在食品配送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是针对美国、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他地区市场。超市冷冻冷藏陈列柜一直以来是公司向外推广的重要产品,并在日本、包括中国等其他亚洲地区取得较好成绩。为了拓展美国甚至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

其他企业整合变动情况

国内冷链市场资本、资源的整合全年都在进行中。2015年年初,烟台冰轮通过购买冰轮香港100%股权获得冰轮香港顿汉布什控股98.65%股权,完善公司整体制冷产业链布局的同时利于整体业务国际市场开拓;6月份,大冷股份以2699万元收购三洋电机持有三洋高效制冷30%的股权,扩大其上游零部件资源。主要通过实现对冰山集团自身零部件配套和对外销售提升集团整体盈利能力;雪人股份一年来多次停牌拟进行资产的重组与管理……

扎堆重组是必然之举

由于当前国内冷链市场发展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到了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是综合性制冷企业的首选。松下收购Hussman是拓展美国、澳大利亚等区域市场;而海尔生物则是为了扩大英国、甚至整个欧洲市场。

我国冷链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市场的不景气只是暂时的,冷链的发展前景看好,而提前布局优于后期争夺市场。对于国内主流企业而言,在过渡期进行市场资源的整合,为企业后期发力奠定基础。传统冷链企业受挫,迎来新机遇。以生鲜电商、在线冷链物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进入企业,需要借助资本力量才能加速前进。

冷链行业的各大企业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显示出各企业为布局全冷链,寻找新的增长点所做出的努力:冷链设备与上游部件的整合、冷库与冷链运输的联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等等。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各主流企业都在布局国际市场或者寻找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冷链市场将趋于整合和爆发。

(关键字:冷链设备 冷链整合)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