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起步“轻度整合” GE家电利润显著高于预期

2016-3-16 14:12:29来源:经济导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6新年伊始青岛海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一案,在创下中国家电企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纪录后,一直在加速推进。

继本月12日青岛海尔公告称该项收购案已通过美国等国家反垄断审查后,14日晚间公布的重组报告书更是详细披露了通用家电的2015年业绩,并透露将于本月31日召开股东大会对收购方案进行审议。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青岛海尔明确表示,海尔集团及KKR将参加股东大会并对此次交易投赞成票。

协同

14日晚间披露的重组报告书显示,通用家电2015年度营业收入为62.62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为3.44亿美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52亿美元,分别较2014年度增长5.99%、72.00%、36.30%,显著高于此前预期。

同时,通用家电拥有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其EBITDA在2013至2015年实现了21%的复合增速,且未来仍将保持健康增长态势。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从估值角度分析,此次通用家电对应54亿美元的作价,包括约10亿美元的节税收益价值和44亿美元的目标资产价值,目标资产估值为7.97倍2015年EV/EBITDA,这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如惠而浦、AO史密斯、阿塞利克等平均9.62倍的EV/EBITDA。

作为美国第二大白电企业,通用家电产品涵盖厨电产品、制冷产品、洗衣产品、洗碗机和家庭护理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为16.4%,仅次于惠而浦。而在优势业务厨电方面,更是以23.2%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毫无疑问,一旦青岛海尔将这部分业务收入囊中,将是其发展历程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海尔品牌能够以此为跳板,打开欧美日等地家电市场的同时,也能改变其长久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的中低端形象,吸引高端消费者。”卓创资讯分析师张秀娟表示。

青岛海尔也初步描绘出一幅完成收购后的图景,称将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整合计划的实施以实现近100亿元的收入协同,预计5年内逐步释放;以及超过10亿元的成本节约协同,预计在3年内逐步释放。

具体而言,协同收益将主要产生于冰箱、洗衣机、灶具、空调等产品线。销售网络互补、采购成本节约、技术及研发优势共享,为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三大方面。公司预计,最终有望给上市公司带来约15亿元的利润协同,显著的协同效应将增强上市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认可度。

未知数

导报记者注意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吸引外资振兴经济的需求不断加剧,跨国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的进一步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限制较多的产业领域的逐步开放,中国企业对高端产品、技术、人才的持续引进,使得诸多中企迈开了海外并购的步伐。

青岛海尔也不例外。2015年,青岛海尔收购了海尔集团在亚欧非、中东以及美国等地的海外白电业务并受托管理斐雪派克相关资产,实现了在海外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

然而,要吞下通用家电这个“巨无霸”,给青岛海尔提出的挑战已不可同日而语。瑞典伊莱克斯公司此前收购通用家电的折戟,便提供了前车之鉴。早在2005年,海尔集团也曾与私募股权公司贝恩和黑石联合竞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但最后没有成功。

“即便收购成行,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在海外能否适应也是未知数。”张秀娟认为。在她看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走国际化之路是海尔品牌的必然选择,收购本土企业增加当地市场份额也是“走出去”的首选。但从盈利及企业自身整合角度来看,并购之路并不平坦,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今年1月青岛海尔提出了“轻度整合”理念,称将以此指导整合计划及其实施。据导报记者了解,其主要举措包括:确保被并购方管理层充分参与,通过搭建品牌委员会机制,确保对并购方品牌价值的充分保护和升值,同时坚持并购后的本土化、独立运营。

至于收购完成后更为重要的融合问题,青岛海尔表示,将对关键能力的培育提供充分支持,提供更广阔的全球范围职业发展平台,并保留现有的组织架构和高管薪酬,考虑积极的人才保留计划。“评估两家企业的文化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内部员工沟通和文化研讨会等方式,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文化融合。”

 

(关键字:青岛海尔 家电 利润)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