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钢铁业困境:国有化、去产能、保就业?

2016-4-5 13:43:28来源:每日经济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卡梅伦在讨论英国钢铁行业困境的会议上强调,国有化不是解决办法。英国保守党政府对钢铁行业实行全面国有化的建议并不热心。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同中国其他诸如水泥、电解铝、玻璃、太阳能、风能等新老行业一样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中国在“去产能”的同时也在“保就业”。而中国钢铁业被一些国家指责受到国家的帮助向欧洲市场系统性地输出过剩产品。
  近期,钢铁公司塔塔(TataSteel)决定出售其在英国的资产,许多人批评英国政府对钢铁行业陷入困境袖手旁观。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说,商务大臣萨基德•贾伟德(SajidJavid)认为国有化不能解决问题的说法令他“震惊”。
  中间偏左的智库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据(IPPR)的分析认为,如果无人接手塔塔钢铁在英国的工厂,就会导致4万人失业。
  《每日电讯报》国际商务编辑普里查德(AmbroseEvans-Pritchard)则认为,英国钢铁行业的没落以及失业威胁,是由英国政府同中国发展特殊贸易关系造成的。
  普里查德在《每日电讯报》发表评论说,英国因为同中国的特殊关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英国钢铁业受到中国钢铁制品进口的威胁。在目前欧盟的贸易安排下,欧洲大部分钢铁行业都日趋没落。
  评论将此归咎于英国财相奥斯本同中国建立特殊贸易关系,说这种关系已经成了“魔鬼交易”。在过去三年里,英国政府阻挠了欧盟要解决中国廉价进口的相关努力。欧盟想用同华盛顿同样的反倾销手段对付中国,但由于英国否决,欧盟政策的效果锐减。
  布鲁塞尔的官员说,由于中国同英国签署了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英国牺牲了整个欧洲的工业。报道说,英国阻止欧盟修改规定,使欧盟不能加强贸易保护机制(TDI),因此欧盟也不能对中国倾销快速做出反应并且制定严厉惩罚措施。
  英国的理由是,惩罚性关税也伤害到了自己消费者的利益。但英国在欧盟委员会组织一部分国家阻挠有关决定,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不满。
  具体的后果是,现在布鲁塞尔需要16个月的时间才能对廉价进口做出全面制裁。这个时间是美国的两倍。华盛顿已经对中国的冷轧钢板施加了267%的关税,而欧盟的同类关税只有13%。
  由于中国价格冲击,英国塔塔钢铁公司每天损失100万英镑,另外英国相对较高的能源价格更令钢铁行业雪上加霜。
  普里查德评论说,德国按照“能源转型”(Energiewende)政策对高耗能行业有跨行业的补贴,而英国的钢铁厂则承担绿色税收的负担。
  中国钢产过剩
  在经济增速放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在钢铁价格不及2010年水平的一半。中国2013年的钢产量为7.79亿吨。在过去10年期间,中国钢产量由占全世界钢产量的10%,上升到了50%。
  过去四年间,中国高强度螺纹钢在英国市场的份额由零增加到了45%。欧洲热轧钢的价格每吨由2009年的650美元下降到了2013年的369美元。
  现在中国钢产停止在每年12亿吨的水平,但由于中国建筑业衰退,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钢产量。据经合组织(OECD)估计,中国过剩钢产量已经达到了四亿吨,是欧盟钢铁总产量的两倍。中国希望过剩钢铁制品能够系统地进入欧洲市场。
  普里查德认为,中国为达到上述目的采取了以下办法:即实行出口补贴,减税,廉价的出口信用,以及其他一系列重商主义措施,破坏全球贸易。
  去产能的社会压力
  中国计划在钢铁行业去产能,在今后5年减产10-15万吨,估计要减少40万个工作岗位。河北、天津和唐山周围的钢铁基地计划在2020年前关闭240-400个钢铁产,而且河北省当局已经决定在钢产量减少到2亿吨(相当于欧洲钢产总和)前禁止设立新炼钢厂。
  《每日电讯报》分析认为,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许真希望在中国经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前去掉过剩产能。不过,这种看法在中共决策层会受到其他考虑的干扰。
  中国中央政府还有其他的当务之急,诸如就业压力,群体事件和其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的因素。
  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谈到了在过去两年中国钢铁领域淘汰了上亿吨的产能,涉及上百万就业的问题。他说,在去产能过程中要保护职工权益,不能让大量职工丢饭碗。
  其实,近年来中国一直强调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报道说,中国在有些地方仍然在增加产能,不过是用更节能环保的钢铁厂代替那些污染严重的小钢铁厂。
  去年10月,负债160亿美元的大型国有钢厂得到国家支持免于破产。据瑞士银行估计,中国100个最大的钢铁厂在去年前10个月亏损达110亿美元,但是国家出资填补了这个巨大的漏洞。
 

(关键字:英国 钢铁)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