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武钢要把化解过剩产能做成范例

2016-5-25 14:46:39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刘晓丹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李克强总理在武钢考察期间,到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二炼钢和硅钢事业部四硅钢实地调研,并与武钢干部职工座谈,专题听取了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关于武钢提质增效、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汇报。李克强肯定了武钢改革发展的成绩,指出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他勉励武钢要勇于创新,把主业做精做优,培育核心竞争力,并指示国务院国资委和湖北省对武钢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工作以及武钢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大力支持,把武钢化解过剩产能做成范例。
  “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翻过去的”
  16时50分,李克强总理一行首先来到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二炼钢3号转炉。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落实,这座投产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曾经为武钢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炼钢转炉已于2015年年底关停。近十几年来,武钢已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近500万吨。今年,在已淘汰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武钢还计划主动退出炼钢产能442万吨、炼铁产能319万吨,分流安置富余员工1万人左右。
  在3号转炉炉台上,李克强蹲下身,仔细查看停产转炉情况,逐一了解整个工厂生产运转状况。他现场勉励二炼钢负责人,要采取消化过剩产能促进自身发展,要向创新要动力,发展新的产品。李克强说,武钢人员负担比较重,但是“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翻过去的。”
  随后,李克强总理一行来到武钢股份硅钢事业部四硅钢参观考察。硅钢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而这里生产的用于大型变压器等高端设备的高牌号取向硅钢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7号环形炉当班机长汪海淳向李克强介绍了武钢自主开发软件、提高产品稳定性的情况。已经是第三次来武钢考察的李克强显然对该厂的产品———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有相当了解,称其为武钢的“拳头产品”,是“国家的竞争力”。他十分专业地询问了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一些技术参数的差距。
  李克强说,我国高端钢的市场缺口仍然很大,现在还需靠进口,比如特高压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硅钢。武钢一定要加快研发创新和品质管理,大大提高稳定性。他对武钢依靠自主创新,积极建设国家硅钢实验室和生产基地表示肯定。
  “我们支持,你们也要敢试”
  最后,李克强总理一行来到武钢集团厂前计算机大楼,在一间简易的会议室里与武钢干部职工代表亲切座谈。
  李克强开门见山:“就说说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国家支持什么?”
  马国强简要介绍了武钢去产能的进展情况,并重点介绍富余人员安置、债务处理的有关情况。
  李克强说,武钢在历史上给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取向硅钢填补了国内空白。武钢职工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所做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但现实是,钢铁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对于武钢,从运输半径角度讲,生产一般粗钢等产品,远不如沿海地区有竞争力。因此,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把过剩产能化解掉。
  针对企业富余人员如何进行有效安置,李克强对陪同考察的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说,要把武钢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他随即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保证企业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社保要兜底。
  对于债务问题,总理同样“现场办公”,他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派人到武钢具体研究,商量采用什么方式降低杠杆率,让债务能够有所缓解,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把武钢作为钢铁去产能的一个试点,这是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听完汇报后现场拍板定下的。他指出,试点有政策含金量,但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也要拿出工作量来。此前中央已安排1000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化解过剩产能,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我们支持,你们也要敢试。”总理表示。
  李克强说,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体制一定要改。现在许多国企搞各种参股,层级多得有时连企业负责人自己都说不清楚。其大都跟主业无关,而且影响了主业发展。要“瘦身健体”,须首先剥离非主业经营,然后要靠创新发展,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主业做深做精。
  李克强指出,国内钢铁行业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因产品品质不过硬,高端钢仍需大量进口。“武钢是‘国家队’,必须要走创新之路。你们有这个创新能力,硅钢能创新,其他为什么不能?要多出新产品,替代进口。”他说。
  李克强最后强调,企业,特别是央企,要控制一般产能,不要搞同质化竞争。央企没有必要在不涉及国家竞争力的领域去和民企抢市场。武钢要干别人干不了的,这样才能把主业做深做精,才有核心竞争力。
  参加座谈会的武钢股份炼铁厂工人技师刘自力说,总理既肯定了武钢的成绩,也对武钢提出了希望,关键还是在创新发展。
 

(关键字:武钢 化解过剩 产能)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