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售一体化模式即将落地 PPP政策助力配网投资

2016-9-2 11:18:27来源:新兴产业汇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竞价价差不断缩短,都在谈增值服务,电改怎么挣钱:

1.广东省竞价量升价跌。从3月开始市场聚焦广东省竞价市场,竞价电量一路上涨,竞价差一路下跌。一方面发电量整体过剩的大环境决定了降价的趋势;另一方面广东省竞价初期很多大型发电厂与自身的售电公司属于左手倒右手的关系,在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价格联盟,导致价差过大。3-8月随着售电侧竞争者不断加入,价差从0.126元一路回落至0.043(同时用户还要在分成),我们的观点一直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1-3分钱是合理利润,短期的超额利润资本市场是给不了估值的,因为这种利润没有未来。

2.龙头智光电气的优势。智光电气随后成为市场的宠儿,因为智光在用电服务上做得最好,有营收有利润有空间,各地的用电服务公司也是逐步落地,智光电气我们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看好,主要原因就是资源优势明显和商业模式落地,同时我们也一直强调地缘优势,广东会最快落地。其实智光用电服务业务去年有大约7000万元的营收,其中5000万元是施工带来的,毛利率也低于主业节能服务,但是营收和利润的快速成长,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资本市场可以给予比节能服务还要高的估值。商业模式其实是没有壁垒的,在商机面前企业自身的传统资源优势才是护城河,智光电气在各地成立的用电服务公司中所有控股51%的当地公司,它的另一方股东肯定能带来可观的用户,这就是智光最大的优势。

3.供应商下游变了,竞争格局也变了,看清自身优势很重要。其实对于电改的用户侧来说,就是整个配网市场的下游变了,以前配网市场全在国网手里,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设备采购、系统运营都是电网在投资。首先电网是一个很好的下游客户,由于被定位成公益性企业,电网的投资几乎是不计成本的,不考虑的ROE的在砸钱,因为电网最关注的是无故障率,安全第一;同时电网的付款很好,如果哪个地方电网公司钱没花出去是要被财务考核的;电网的服务上也趁电改之前打造了95598这种全国统一的服务平台。但是垄断也是有问题的,比如成本核算的问题,输配电价目前还是电网自行核算,没有第三方的验证,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电网的毛利率是3%,净利率也是3%,原因是加速折旧和过快的更新设备;比如服务质量问题,国企的工作效率和垄断的地位势必会在服务上打些折扣;比如创新性不足,电网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创新有很多掣肘的地方。电改带来了新的下游,这些下游可能是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政府,以产业基金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还有以大用户为代表的用户本身,这些更追求ROE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注入的更多的是市场化的竞争,以前的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设备采购、系统运营的供应商们迎来了改革带来的存量市场和更广阔的增量市场。这些供应商自身的实力将受到市场化的检验,看清形势,依托自身的优势选择合理的战场才有未来。换句话说不能一直盯着售电这一块市场,壁垒低利润薄,但是如果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能够通过电改进入用户市场,原有的传统业务其实增量更大。

配售一体化切入电网公司核心利益:

1.政策短期会落地。电改的顶层设计基本搭建完成,目前还有两个重量级文件尚未下发,其中《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基本上已经定调,总体思路就是放到最宽,从广东省的执行情况来看,未来各地的售电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形成红海。另一份文件《有序放开配电业务管理办法》其实是触及电网的核心利益的,早在9号文出台前,就流传出拆分电网的传言,有按五个大区拆分的,也有按照各省公司拆分的,都是想结束电网的寡头垄断。目前的配网放开也是设计电网的核心利益,首先配网的建设运营原来是电网垄断,放开后增量市场势必被瓜分,同时存量市场也有整合和改革的可能;其次在社会资本进入配网后很多事情将不再神秘,电网的输配电价核准将会有新的方法和结论,输配电价每3年一核准,未来如果调整,电网最大的核心蛋糕将受影响。

2.《有序放开配电业务管理办法》的大致内容:“配网放开针对的是增量,配网允许各方投资者参与投资,但运营权只归国有企业,即投资者无运营权,原因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兜底责任;地方配网对于内部的售电公司不是垄断的;区域配网的运营商不得拥有区域内部的发电资源。”初期社会资本进入配网市场首先必须是增量,其次运营商还是需要一些国企来背书。

3.广东省征求意见稿已出台:

投资主体:对放开的增量配电网业务,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择优确定配电网投资主体,并签署协议明确建设内容、工期、供电范围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对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不预设条件或限定社会资本只能与现有电网企业合作,允许发电企业、售电公司、供水供气公用事业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配电业务。

运营权管理:对社会资本投资的配电网项目,拥有资产绝对控股权的业主,可以申请配电网运营权,运营配电业务,也可委托电网公司或符合条件的其他公司运营。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可以由多种资本投资建设配电网,但只允许一家公司拥有配电网运营权。鉴于配电网运营的专业性,改革初期,配电网运营权仅授予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等有电力行业运营经验的企业。除电网公司存量资产外,拥有配电网存量资产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包括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电网、趸售县等,未经营配电网业务的,可申请开展配电网业务,拥有配电网运营权。

运营权企业条件:除一般售电企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需要电力业务许可证、从事配电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负责人五年以上配电业务经历、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等。

4. 配电业务已经开始报送试点。826,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请报送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明确表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拟以增量配电设施为基本单元,确定100个左右的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发挥试点的引领示范作用。要求各地于92前报送3-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

PPP政策助力配网投资

1.《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PPP作为财政的发力点,对传统基础设施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前期市场主要预期都体现在轨交、环保、园林、海绵城市等,最近出台的《通知》中明确了PPP模式重点的项目,能源领域排名第一,其中包括供电/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很有可能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中就能看到配网试点项目,与上述《关于请报送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的通知相互呼应。

2.十三五1.7万亿迟迟未能落地。2015年在《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中启动的2万亿投资计划中,2015年当年完成城网建设1140亿元投资,农网改造投资1628亿元,一共2768亿元,十三五还有1.7万亿的投资尚未落地,第一批配网招标额同比下滑20%。目前看整个财政政策有PPP代替之前BT模式的趋势,这1.7万元原来的规划全是通过国网出资财政加码来完成,可能在整体数额上有参考意义,但是财政的出资上不会有这么高的水平,所以未来我们在跟踪配网设备的业绩时候,不能再只盯着电网公司的招标,PPP项目的投资可能才是未来的重点。

3.工业园区是争夺的重点。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目前有近200个国家级工业园区,1300多个省级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的电网归属权没有统一的划分。第一类是完全归属于政府,也就是工业园区下设的管委会,这些管委会一般也会将这些配网资产交给电网代管,这一块是最大的蛋糕,政府很有可能结束与电网的合同,另寻新欢;第二类就属于电网,电网负责建设和运营,基本上几年以前合同,这一块电网很难退出;第三类就是政府和电网共有,股权比例不固定,就像贵安新区一样,本来配网资产就是政府60%,电网40%,后面两方以资产入股,再引入社会资本以资金入股,成立配售一体化公司。

配网设备制造的现状:

1.配网行业处于周期的相对底部。首先2015年全国的配网投资建设2768亿元,去年同时规划了一个十三五1.7万亿的投资量,上半年来看落地速度低于预期;其次配网行业中的价格还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以变压器为例行业整体处于微利和亏损之间。所以说配网行业的量和价都处于一个行业底部。

2.配网的市场格局在从分散向集中发展。以往的电网统一招标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配网设备市场格局,是一个明显的渠道为王的市场,产品的质量并不是第一位的,渠道的优势才让很多小企业存活下来,能拿到订单,即是贴牌也可以,以铝代铜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电网也在加大核查和处罚的力度,通过上市公司的报表我们可以看出,毛利率还在下降的过程,市场出清的过程已经开始,未来兼并收购和市场退出将是主流,在国外配网设备只有西门子、ABB、施耐德、霍尼韦尔等几个寡头垄断,国内市场化发展后也会是一样的市场格局。

投资建议:

合纵科技:这个公司是我们去年下半年在行业里深度挖掘出来,在市场关注配网2万亿投资的时候,我们从各个省公司的中标名单里一个一个排查出来的上市公司,时值公司刚刚上市作为次新股受到市场热捧。公司的思路还是一直在行业内扩张,最好的例子就是进入配电变压器市场,这个是赔钱的市场,但是公司当时的目标就是扩大产品线,成为主流的成套设备商,果不其然国网从下半年改变了招标策略,投标人必须有变压器生产资质,合纵科技布局在前受益在后,公司在15年年报中也有宏大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营收达到50亿,今年年底公司在两网的中标量将超过北京科锐,成为行业第一,看好未来成为综合配网服务商。

智光电气:前面已经系统论述过,智光电气有营收有利润有空间,各地的用电服务公司也是逐步落地,智光电气我们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看好,主要原因就是资源优势明显和商业模式落地,同时我们也一直强调地缘优势,广东会最快落地。营收和利润的快速成长,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资本市场已经把智光电气作为电改的龙头标的。

北京科锐:配网行业里的传统强队,受益于电科院的股东背景,公司一直在配网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去年由于资本运作失败一直受到市场冷落。今年上半年公司做了股权激励,理顺了思路和利益关系,今年开始布局电改市场和军工领域,已经在贵安新区和郑州等地布局了配售一体化公司和用电服务公司。

涪陵电力:公司本身的资产就配售一体化,电改为涪陵电力带来的优势就是公司在购电端能够降低成本,在用户侧是垄断地位,有足够的话语权与用户分成,没有发电端降价带来的利润对冲,电改带来的利润弹性还是很可观的。另一方面国网节能的资产注入也是前期市场关注的重点,电网大力发展节能业务,这些节能公司、电网公司、南瑞许继置信等设备公司一起签订的合同风险低、现金流有电费背书,是很优质的生意,值得市场等待注入。

置信电气:公司是国网内部的配网企业,各地设立了大量的子公司,这几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广高效非晶变压器,公司是市场上最受益的企业,PPP的模式里面肯定会有国网内部的试点项目,置信参与的概率很大;另一方面碳交易市场也是市场热炒的主体,8月中旬电动车碳配额制度落地,置信也是应声而起,置信作为国网内部唯一的碳排放综合商,可以从方法论设立、碳核查、代理交易等多个方面提供服务,同时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也是很好的催化剂,本次G20会议可能会有所推进。

(关键字:配售一体化 PPP 配网投资)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