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
据中电联公布的2016年1-6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分析,1-6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
1-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5.2亿千瓦,同比增长11.3%。其中,水电2.8亿千瓦、火电10.2亿千瓦、核电2961万千瓦、并网风电1.4亿千瓦。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75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48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2057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1%;全国核电发电量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9%;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1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
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797小时,同比降低138小时。1-6月份,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658小时,同比增加146小时;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964小时,同比降低194小时;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347小时,同比降低109小时;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917小时,同比降低85小时。
表:五大发电下属29家上市公司本报告期末主要财务数据
华能国际半年报管理层分析
2016 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529.2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96%;营业成本为378.3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68%;利润总额为102.31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84%;权益利润为62.9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54%;每股收益为0.41 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22 元。
华能国际半年报核心竞争力分析
1、规模和装备优势
截止
2、节能环保优势
公司在环保和发电效率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平均煤耗、厂用电率、水耗等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截止
3、电厂的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在中国境内的运营电厂主要分布在二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位于沿海沿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或电力负荷中心区域。这些区域运输便利,有利于多渠道采购煤炭、稳定煤炭供给以及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公司在新加坡全资拥有一家运营电力公司。
华电国际管理层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初步核算,2016年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人民币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全社会用电总计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7%、0.5%、9.2%和7.7%,增速同比分别回升6.9、1.0、1.2和2.9个百分点。
2016年上半年本公司完成发电量865.54亿千瓦时,完成上网电量809.76亿千瓦时;本公司发电机组设备上半年的利用小时为1,878小时,其中燃煤发电机组利用小时完成2,099小时;平均上网电价为人民币385.26元/兆瓦时;供电煤耗为
截至本报告日,本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控股发电厂共计57家,控股总装机容量为46,108.7兆瓦,其中燃煤及燃气发电控股总装机容量共计41,236.5兆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控股总装机容量共计4,872.2兆瓦。
华电国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规模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装机容量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发电资产遍布全国十三个省、市、自治区,抵御系统风险能力较强。发电装机类型除燃煤发电机组外,还包括燃气发电、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产业链相对完善,煤矿资产遍布山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宁夏和安徽等地,拥有煤炭资源约22亿吨。
2.先进的电力生产设备
截至本报告日,本公司的燃煤发电机组中,90%以上是300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高效率、环境友好型机组,其中600兆瓦级的装机比例约占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0兆瓦及以下的机组经过供热改造后,供热能力明显提升,为参与后续市场竞争奠定了先发优势。随着大批高效率的机组投入运营,本公司的单位发电能耗持续降低,使本公司的在节能发电调度中持续保持较高的相对竞争力,并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大唐发电管理层分析
于报告期内,公司利润总额约为人民币34.69亿元,同比减少15.4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6.94亿元,同比减少17.15%;截至
1、发电业务
公司及子公司发电业务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辽宁省、甘肃省、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江西省、宁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
(1)安全生产局面总体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完成发电量约819.561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约5.80%;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777.43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约5.60%。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发电利用小时1,928小时,同比减少161小时。其中:火电2,024小时,同比减少226小时(煤机2,071小时,同比减少293小时);水电1,700小时,同比增加236小时;风电1,087小时,同比增加44小时;光伏908小时,同比减少11小时。报告期内,运营机组公司等效可用系数累计完成93.62%,同比增加0.82%。
(2)发电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装机容量1,135兆瓦;其中,抚州发电公司2号火电机组(1000兆瓦)于
(3)电源项目持续优化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电源项目共计310兆瓦获得正式核准,其中包括:
光伏项目:大唐国际内蒙古正镶白旗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江西大唐国际吉山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水电增容:李仙江戈兰滩水电站一期工程增容60兆瓦项目,李仙江戈兰滩水电站二期150兆瓦水电项目。
(4)节能减排指标持续优化。于报告期内,本公司完成供电煤耗
(5)电力板块盈利再创新高。于报告期内,公司发电企业在电量下滑和利用小时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发电板块累计实现利润约人民币61.3亿元,同比增加约1.74%,使公司保持了持续盈利的良好态势,再创历史同期新纪录。
2、煤化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煤化工重组”工作,同时确保煤化工业务的生产安全、环保达标及队伍稳定。报告期内,多伦煤化工项目累计生产聚丙烯7.69万吨;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累计生产尿素14.85万吨;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累计生产天然气3.92亿标方。
国电电力管理层分析
1.装机情况
截至
2016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火电装机容量166万千瓦,分别是江苏泰州二期4号机组100万千瓦,新疆哈密大南湖2号机组66万千瓦,关停新疆塔城铁厂沟发电公司火电机组5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是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1号机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4.15万千瓦。
2.发电量情况
截至
3.发展情况
2016年上半年,公司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加强结构和布局优化,推动优质风电开发。上半年核准电源项目224.58万千瓦,其中火电200万千瓦,风电24.58万千瓦。内蒙上海庙2×100万千瓦取得核准,内蒙长滩2×66万千瓦和山西湖东2×100万千瓦外送电项目稳步推进。深化基建“双提升”工作,有序推进方家庄、邯郸、朝阳、南浔、大武口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遵化热电、庆丰电站成功转让。
4.经营管理
深化“双提升”工作,推动重点企业治理,深入实施新疆区域火电企业“一对一”帮扶,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健全公司系统营销组织体系,建立生产、燃料、营销协调工作机制,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大力开展直供电交易,直供电比例逐步扩大,上半年公司累计取得交易电量323.44亿千瓦时。严控成本费用支出,全面推广火电“单元化模块”预算管理,推进“日利润系统”建设,公司度电可控固定成本略有降低。
5.燃料管理情况
深化煤价区域对标,加强阳光采购和智能化建设,控价保供成效明显,公司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完成356.63元/吨,同比降低69元/吨,节约燃料成本13.6亿元。
6.节能环保情况
推进产业升级,有序推动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上半年布连电厂两台机组、谏壁14号机组等共5台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截至目前,公司共有21台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经济运行,推动火电整机优化运行,公司供电煤耗完成
中国国电业务回顾:
本集团的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内地从事发电及售电,包括投资、开发、经营及管理火力、水力、风力及光伏电厂,其业务主要分佈于中国各大电网区域。
二零一六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表现平稳,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并迈向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4个百份点。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为历年同期最多,发电企业市场竞争仍然激烈。
本集团二零一六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表现维持稳定,总售电量为32,550,127兆瓦时,较上年同期上升15.35%,而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1,926,078,000元,扣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海电力部分权益的一次性除税后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32%。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0.26元。每股资产净值(不包括非控股股东权益)约为人民币3.58元,较
回顾期内,本集团在下列方面表现理想:
水力发电业务表现尤其突出,受惠于期内雨水量充足及充分发挥高效调度流域电量管理增发水电,加上新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投产,使上半年售电量录得同比大幅增长。
持续加强节能及环保措施,本集团供电煤耗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计划亦顺利推进。
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本集团首批光伏发电站已正式投产,其中大同电站更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首个光伏「领跑者」之已投产项目。
增加分布式天然气项目为我们发展项目储备,令本集团综合能源服务之业务带来突破性发展。
积极配合近年中国政府推出的电力行业改革及实现市场化交易体制的相关政策,本集团直接配电和售电业务亦录得新进展。本公司于期内参与投资国家综合电改试点之一的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令本公司成为该试点项目继地方政府及电网公司以外的最大投资方。权益装机容量因期内新发电机组投产,于
二零一六年上半年,本集团高效地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厂建设,首批合共176兆瓦光伏发电站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中以大同电站100兆瓦光伏发电「领跑者」项目为代表。本集团将积极参与政府支持之「领跑者」光伏项目。
二零一六年上半年,本集团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610,193,00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577,459,000元。扣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海电力部分权益的一次性除税后收益约人民币 827,207,000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58%。主要分部业务的净利润及彼等各自占净利润总额的贡献比率如下:
火电约为人民币1,265,425,000元(48.5%,二零一五年:68.6%);
水电约为人民币1,318,072,000元(50.5%,二零一五年:30.7%);
风电及光伏发电约为人民币26,696,000元(1.0%,二零一五年:0.7%)。
与二零一五年上半年相比,扣除出售上海电力部分权益的一次性除税后收益后录得净利润增加,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因素所致:
水力发电量大幅上升,水电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加约人民币923,276,000元及人民币593,917,000元;
煤炭价格及供电煤耗下降,推动售电单位燃料成本大幅下降每兆瓦时人民币33.49 元,燃料成本下降约人民币478,155,000元;
期内贷款利率下调导致财务费用减少约人民币150,200,000元。然而,于回顾期内部分净利润增幅被下列各项因素抵销:
火电平均上网电价较上年同期下降,火电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减少约人民币 461,210,000元及人民币354,731,000元;
因业务拓展及增加新发电机组数量,导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员工成本,以及维修和保养费用合计增加约人民币409,569,000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减少约人民币107,859,000元。
本集团的收入主要为售电收入。二零一六年上半年,本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10,141,152,000元,较上年同期的约人民币9,622,288,000元增加5.39%。收入增加主要是水电收入大幅上升34.03%,与期内水电售电量上升32.96%同步。
(关键字:五大发电集团 电力 社会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