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把车驶入提升机位置,轻轻按下遥控器或刷一下收费卡,私家车就会 “乘坐”专梯进入空余停车位。整个停车过程仅二三十秒;18米的公交车三分钟内就能准确停进三层高的大型立体停车楼;折叠式立体车库,让一个车位可同时容纳两辆车……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记者了解到,这是本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进首钢转型发展的一次创新。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
市场规模超千亿 首钢谋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大增加,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
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立体停车库有望保持30%-40%增速,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据了解,国内从事机械式立体车库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东杰智能、鸿路钢构、润邦股份、广日股份、安居宝、捷顺科技、五洋科技等。其中除了捷顺科技和安居宝主营为智能停车系统,其余都是从事主机制造。主机制造公司中机械停车设备业务一般占比小,同时毛利率在20%到30%之间,相比于其他智能设备而言并不算高。这就导致国内立体车场行业集中度一直难以提升,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在谈到首钢为何要转型立体停车业务,首钢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顾章飞表示,主要是看到了国内潜力巨大的停车需求。
顾章飞介绍称,智能车库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销售设备、建设配套设施和政府购买服务三种,销售设备主要是指直接出售小型简易停车库,政府购买服务主要用于建设公交车停车库,而依靠建设配套设施盈利才是市场主流。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钢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本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治、进”的总体要求。实现了去钢铁库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缓解本市停车难问题相统筹。国家和本市对于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也从发行停车场建设专项债、资金、土地等市场化政策层面进行了支持,还通过采取“企业+”模式,不断推广在医院、学校、街道、胡同等推广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图为:智能立体公交车库。
布局城市综合服务业 实现双轮驱动
近年来,首钢确立了通过打造全新的资本运营平台,实现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和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
首钢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钢铁制造领域积累的资源优势,在整合钢铁领域规划设计、研发生产、基础建设、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产业基础上,成立了专业化静态交通产业公司——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
同时,首钢发挥基金优势与中集集团成立了首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立体停车库的投资运营、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运营为核心业务,主推智能停车楼综合体,与首钢城运公司一起,双轮驱动首钢静态交通产业。
仅用短短一年多时间,首钢就研发了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智能立体车库和公交智能立体车库,可以满足不同场地的个性化需求,各项技术和功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公交智能立体车库”和“双环型智能圆形塔库”属于国内首创。
目前,首钢研发的一些立体车库产品已经投入使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立体车库已经建成,提供车位数455个,实现了白天医患人员使用,夜间相邻小区业主使用的错时停车模式,为解决停车难提供了示范。北京儿童医院立体车库项目,利用原有四层钢结构办公楼改造为六层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极大缓解了医院停车紧张状况。今年4月,贵州六盘水龙城广场平面移动立体车库项目(一期)投入试运行。
首钢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顾章飞透露称,北京新机场停车综合体、贵州省六盘水市市中心区域15个立体停车场工程项目(二期)、小营公交场站立体停车库项目、地铁16号线P+R停车项目等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图为:“市民宝”立体车库。
智能立体库将给公交运营带来一场“革命性变革”
在现实生活中,停车难不仅困扰着私家车,也困扰着公交车。传统的平面停车楼方式需要大量的场站土地资源来支撑,这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条件下,严重掣肘着公交运营服务品质和首都城市承载能力的全面提升。
当前,北京公交集团下辖常规公交线路850条,运营车辆21480辆。截至2016年1月,北京公交集团在市域内共有公交场站665处(包含八方达公司),总占地面积540.5公顷。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计算,全市公交场站用地缺口在620余公顷。“用地缺口一直是困扰北京公交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交集团宣传部长杜跃感慨的说。
智能自动化、模块可拼装的公交车机械式立体停车楼其独有的四大优势,完美的解决了公交集团因场站资源不足造成的公交停车楼困难、线网发展受限、运力保障不足的痛点。
“简单的说,立体智能车库能够增加停车数量,降低单车位造价,缩短停车楼的建设周期,实现了智能自动化管理。”杜跃告诉千龙网记者,根据测算,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楼后,停放车辆数量较原来增加了约1-1.5倍,单车位造价平均降低约40%,建设周期平均缩短一半。同时,立体智能车库提供智能化的停车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会合理安排车辆的出入库顺序和时间,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营,实现与智能调度系统全面对接。
今年,公交集团与首钢合作,将在小营公交场站建立立体停车库,项目已经确定了规划设计方案。该场地原来可以停放公交车68辆,建立立体车库以后车位数为144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2.1倍。
首钢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顾章飞透露,在第二代智能立体公交车库产品中,将实现空中充电、错峰停车、光伏发电储能、雨水收集及车辆自动检测等功能。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图为:双环型智能圆形塔库,属国内首创。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
(关键字:首钢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