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白电巨头全面竞争 力争中国制造代名词

2017-4-1 14:26:30来源:农业技术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在中国的家电市场,海尔、美的与格力的名字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业务线,均涉足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小家电产业,在企业规模和营收才能上也势均力敌。
  但随着互联网及电商对传统家电产业的进级改革,三家公司都以各自的方式摸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都在以家电业务为基本,尝试进入盈利能力更高或业务范围更广的新领域。既有穿插,又有特立独行之处。
  近日,海尔选择在上海最高的修建——上海中心召开了一场以“品牌”为主题的发布会。
  海尔对外宣称,目前在全球已经形成六大品牌体系,分离为GEA(GEAppliances,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卡萨帝、海尔、AQUA和FPA(Fisher&PaykelAppliancesHoldingsLtd,,下称斐雪派克)、统帅。这些品牌可以笼罩全球160个国家。
  不仅如斯,这家很早便尝试“出海”的公司在全球有108个制造工厂,其中54个在海外,有66个营销中心,10个研发中心,它们存在的目标都是为了支持海尔全球化的品牌落地。
  详细到六大品牌的定位,其中GEA和斐雪派克、原三洋旗下的AQUA以及卡萨帝定位于高端用户,海尔代表中国大众消费,统帅则面向年青人。但海尔拥有的旗下品牌并不止于六个,像GEA品牌下还有很多子品牌,每个品牌都有本人的体系。
  GE的中文全称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于1892年,是货真价实的百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供给技巧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在GE宏大的业务线中,只管家电业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占据着美国20%左右的家电市场。
  收购GE的家电业务,意味着连带获取其拥有的全球市场,以及在美国5个州的9家工厂。包含伊莱克斯、美的等都曾加入到GEA的“收购战”中,该标的的价码也是水涨船高,但最终的获胜者属于海尔。
  2016年1月15日,青岛海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拿下GE家电业务,希望借助GEA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在美国市场壮大的零售网络关联,真正翻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要知道海尔早在1999年便在美国设立工厂,但与惠而浦、伊莱克斯和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海尔的品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GEA的品牌地位仅次于惠而浦,这无疑可以帮助海尔倏地拓展北美市场。
  在财务方面,GEA的加入也让海尔的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展。青岛海尔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自去年6月6日合并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至去年9月底,GEA贡献的收入为143.5亿元,净利则奉献了3.17亿元。相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家电市场而言,GEA为海尔带来了一份不错的“外来”收入。
  但海尔也在方案着用GEA这样的高端品牌来反哺国内市场。
  在3月9日-11日的AWE展会上,海尔特意在10000平方米的N1馆内设立了GEA展区,展示了很多成套的GEA家电。这是GEA归属海尔旗下后,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海尔方面还表示,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岛树立休会中心,并通过零售、贸易和工程建材渠道推广GEA家电产品。
  成立于1930年的斐雪派克是海尔收购的另一个国际性家电品牌。2012年11月6日,海尔宣布胜利收购斐雪派克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共持有斐雪派克至少90%股份,规模为9.27亿新西兰元(约合7.66亿美元)。
  斐雪派克的历史没有GEA那般长远,但却是很多新西兰大众颇为喜欢的本土家电品牌。即使是被海尔收购之后,斐雪派克的用户也大多会持续选购该品牌产品。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希望可以成为全球高端厨电品牌的第一位。”据斐雪派克首席执行官Broadhurst介绍,目前该公司有超过4000名员工,中国、墨西哥、意大利以及泰国均有工厂,市场从新西兰拓展到澳洲、中国、新加坡、阿联酋、太平洋群岛。
  海尔不断以收购外资家电品牌的方式延续着寰球化的妄想,是否成功还需要看终极的文化融会和市场拓展效果。作为海尔的竞争对手,美的则选择了另外一条实现国际化的道路,或者说是转型之路。
  就在海尔召开品牌发布会的统一时间,美的在距离上海中心不到一公里的浦东香格里拉酒店颁布了最新的2017年发展战略。
  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将新美的定义为一个当先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而在去年,美的的关注点还聚焦于未来智能生活。
  “公司的基石由许多中心零部件组成,例如在传统的家电和暖通空调范畴,我们有压缩机、电机、磁控管等,在新兴领域运动空气器,编码器,驱动器。大数据、云盘算和人工智能是黏合剂,三大支柱家用电器、暖通空协调机器人、主动化。”顾炎民对美的的架构做了如上剖析。
  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是美的差别于海尔的最大不同之处。美的并没有像海尔那样通过收购成熟的家电品牌来加速国际化,而是选择进入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生疏的领域,实现整体业务向B2B延伸。尽管海尔也在山东胶州兴建了互联工厂,但更多服务于本身的家电产品制造。
  去年5月,美的首次提出拟以每股115欧元要约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在阅历了德国政府口头反对,原库卡第一股东福伊特集团反对后,美的集团最终斥资292亿元持有库卡的94.55%的股份。
  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
  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至公司之一(其余三家为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不仅拥有百年历史,也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企业,在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的生产线上,都能找到库卡机器人的身影。
  据界面新闻记者懂得,随着近几年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机器人替换人工已经成为未来制造领域的趋势之一。这正是库卡所善于的,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机器人综合制造能力以及丰盛的下游应用经验。
  在参加美的之前,库卡的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市场以欧洲为主。但现在,中国将成为库卡越来越重视的市场。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从牢笼中放出来,他们可以和人一起工作。这些机器人是联动的,能够和互联网接通,例如可在手机上查看机器人的用电量、频率等工作状态。”库卡CEOTillReuter表现。
  据TillReuter泄漏,库卡的目标是2020年在中国市场到达10亿欧元的销售额,他相信有美的的赞助,可以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汽车,库卡还打算进入3C、医药以及消费行业,并将投资的重点从硬件转向软件开发,转向工业4.0。
  另外一家名为高创(Servotronix)的以色列公司则可以帮助美的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走得更深。高创是一家做运动掌握和伺服电机的公司,在机器人制造的产业链上拥有重要的位置。假如将库卡形容为手臂,高创的解决计划则更像是大脑。
  除了电子装配,高创的业务还涉猎视频加工、机床、纺织、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我们发现机器人遍布各个行业。”高创CEOIlanCohen表示,未来20年内会与中国的产业进一步协作,最核心的战略便是采取定制化。
  美的在中国家电领域的影响力,无疑可以辅助高创进一步开辟中国市场,同时将美的的业务范围间接延伸至家电之外的工业制造领域,逐步开拓全球市场。这一点是海尔尚未重点开发的。
  某种水平上,美的和海尔都在通过收购来壮大自身的品牌和业务范围,但还有一家体量与美的、海尔相当的公司,却对这种收购外资品牌和技术的行为持反对意见。
  “我素来不以为买一个技术,能让一个企业成长壮大。一个企业如果是一个小偷,它永远只能是小偷,不可能当领导。因为它没有多大的胸怀,没有高瞻远瞩的思维,逐利而行。这不是中国制造业,特殊是在供应侧改革的时代。”发表上述剧烈言辞的便是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当时正值格力首次发布智能装备。
  尽管董明珠没有明白指出“谁是小偷”,但其此前曾屡次在公然场所将美的形容为“小偷”,不免让人发生多番联想。

(关键字:白电 竞争)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