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满产背后 这三大变化不可忽视

2017-6-30 16:55:54来源:产业在线ChinaIOL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产业在线监测,从2016年7月旋转压缩机产销出现走高趋势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产销不断刷新纪录,目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满产状态,2017年7月排产仍在高位,毫无悬念,2017冷年旋转压缩机行业全年高开高走,完美收尾。透过繁华景象,产业在线透析近期行业几点新变化,希望压缩机企业在新机遇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变化一 生产峰值后延,季节性差别逐步缩小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旋转压缩机行业生产1707.6万台,同比增长23.77%,环比增长2.23%,再度刷新生产记录。对比之前生产数据,可以看出,一般在3月份年度生产达到峰值,此时下游空调企业进入内外销交货高峰期,采购需求叠加,推高压缩机产销,行业迎来传统旺季,5月份之后逐渐步入淡季。而今年6月份大部分企业仍在满产,7月排产依然高企,并未出现转淡迹象。

究其原因: 一是空调终端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刺激三、四线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另外不管是一二线城市的更新置换需求,还是农村地区在家电下乡热潮后的更新潮,产品的更新换代都贡献了不小的市场机遇。 二是下游寡头效应下的非理性生产,当下空调企业跟风现象严重,寡头企业加紧生产,其他企业紧跟风向,疯狂生产压货,直接拉动压缩机产销高增长。 此外,现在空调从最初入市的奢侈品已经演变为生活必需品,空调制热和家装需求激增也平衡了淡旺季,还有空调促销活动的层出不穷,空调需求到夏季才集中爆发的常态也有部分缓解,上游旋转压缩机季节性供应差别也随之逐步缩小。

变化二 上游供应与下游生产零时间差

对比2010年到2017年旋转压缩机内销和家用空调产量趋势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上游供给与下游生产变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而2015年之后压缩机内销和空调生产态势开始趋于一致,出现此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近年来压缩机交货周期缩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保持有1-2个月的材料、成品存货,表面上看虽然能做到随时订货随时有货,实则因为保有大量的存货,占有巨额流动资金,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另一方面无论是材料还是成品,大量库存风险极大。再加上近两年,随着空调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空调压缩机的交货期要求越来越高,为规避风险,同时又尽量适应市场的变化,很多压缩机企业通过精益生产来缩短交货期。

比如GMCC全方位大范围覆盖自动化物流系统,通过实现物流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去年庆安集团从人员配置、能源供应、生产物流、工艺节拍等方面入手实施两厂精益项目,有效地缩短生产交货期,目前庆安制冷日产能突破2.3万台,人工成本降低17.31%,制造费用降低5.84%;中航机电三洋日产能突破2.07万台,人工成本降低46.97%,制造成本降低25.09%。

变化三 应用扩大,冷量两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旋转压缩机产品发展至今,已经不仅局限于家用空调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家庭用中央空调成为商用空调市场成长最快且规模较大的产品,其中多联机和单元机合计占到近七成的市场份额,一些家用空调市场也开始出现被家庭中央空调替代的趋势。近期各大空调巨头也普遍表现出新动向,奥克斯将其商用空调和家用空调事业进行整合,紧随其后的是美的将风管机和小多联渠道整合给家用空调销售公司,海尔也将其一拖一风挂机和小多联产品并入了家用空调销售中。

家庭用中央空调市场需求扩容拉动上游旋转压缩机在3-7HP冷量区间增长迅猛,随着10HP、12HP甚至16HP的大功率定速、变频旋转压缩机在市场上的迅速升温,涡旋机已经明显感受到巨大的替代威胁,在轻商领域,大冷量旋转式压缩机发力替换涡旋机,将成为空调压缩机行业崭新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因“煤改电”政策而大热的空气能采暖市场成为压缩机企业新的风口。在煤改电政策到来之前,针对空气能热泵专业的压缩机品牌,商用的主要是艾默生的谷轮,家用的是上海日立的海立,其他压缩机品牌对仅有百万台销售规模的空气能热泵行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但至2017年,各压缩机企业纷纷推出了空气能热泵采暖专用压缩机。丹佛斯推出的喷液型PSH系列热泵专用涡旋压缩机可谓独领风骚,二代喷气增焓变频旋转式热泵压缩机已成为业内新的研发方向。
此外,随着个人降温、电子设备关键部件冷却、便携式保温冷藏产品、医疗电子产品冷却、移动式冷冻冷藏、通信器材制冷等需求的不断增长,小体积、高性能的微型转子式压缩机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字:旋转压缩机 产销)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