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钢铁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的马钢集团,巧用善用大数据为企业赋能,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炼铁高炉管理、线材质量管控、采购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开拓等环节,再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炼铁高炉管理,马钢集团将以往靠经验积累的“跟着感觉走”,转变成为依靠数据分析预警提前研判,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期,企业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成效明显。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大课题。马钢模式,不论是对国企改革,还是对整个的制造业升级,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价值。
从“救火队”到“保姆”
大数据攻克高炉“癌症”
“与其被动充当高炉救火队长,我更愿意当好高炉全天候的保姆。”马钢三铁总厂厂长丁晖说,高炉运行失常,被炼铁行业称为“管理之癌”。
经济损失倒逼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个高炉大数据体检运行模式。据马钢集团高管介绍,2007年至2014年,马钢9座高炉平均每年失常4.5次,铁产量损失210万吨。每次高炉运行失常,动辄造成数以千万元的损失。而且,铁水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多个工艺环节的品质保障,衍生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马钢股份公司总经理钱海帆说,从2014年5月开始,马钢首次提出高炉大数据日体检理念,将历史数据带入现行体检评分表中测试,经过一年多摸索,马钢确定了48个指标,分不同的权重,反复校验和调整操作参数,初步摸到了炉内状况与数据变化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个高炉日体检运行模式。迄今为止,这一模式已保证马钢全部九座高炉稳定顺行43个月,创造了钢铁行业的新标杆。
B号高炉炉长聂毅说,作为炉长,每当高炉运行失常,忙得焦头烂额,被称为“救火队”。现在,一天24小时对高炉数据监测,时刻关注高炉的数据变化,当某指标偏离了正常范围,就像高炉感冒或者肠胃不适,必须要赶紧找出病因,力争将高炉失常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犹如保姆照顾孩子般细致,现在工人们打趣地称之为“保姆式”服务。
以制度建设、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为切入点,马钢优化生产组织、细化过程控制,保持了高炉连续稳定运行的势头,通过降本增效和技术攻关,助推各项生产指标进入全国同类型高炉第一梯队,其中关键指标已名列前茅,为马钢公司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到5月21日,马钢公司的A、B两座高炉,分别连续稳定运行1523天和1513天。
大数据助力制造业转型的
“马钢样本”
炼铁高炉的管理模式之变,是马钢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探索之一。据马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育翔介绍,现在,马钢将融入了大数据技术的体检制度,向上延伸至焦化、球团和烧结工序等环节,使日常管理从过去的依赖经验,转为依照数据,各项生产保障由事后调节应对,转变为事先预警控制。
对线材分厂厂长彭进明而言,他最关注的质量指标是表面划伤。每晚睡前,他都查看生产报表,一次次整理数据,对线材表面划伤分类分级,再从生产线的设备磨损到吊装作业使用的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一一用大数据分析,寻找原因,找出对策。
“现在我们生产的钢种百余个,规格从改造前的6.5毫米至20毫米拓展到5.5毫米至25毫米。产品规格有了几毫米的新变化,工作量增加了,我们还‘啃’下了线材表面光滑度这个行业中的‘硬骨头’。”彭进明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马钢实现了供应链、物流、终端服务的流程再造。比如在销售环节,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了市场与生产现场这“两大战场”的双向互通和快速响应,让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内外部系统的数据链高速流动,使企业能够精准感知市场脉搏,及时决策。过去,进口矿库存需维持在280万吨才能保障生产,现在有了大数据支持,降至110万吨,混匀矿一级品率仍达到100%,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仅此一项,可年减少公司资金占用2.4亿元。
在制造体系高效运行的支撑下,市场销售单元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实现双高产品增量、推动产品升级。通过创新营销机制、完善定价策略、拓展销售渠道,开发终端用户、提升直供比,持续提高两头市场趋势研判的准确率,市场部门建立了一个综合国内外市场及行业数据的信息系统,将市场价格预测偏差控制在5%以内,2017年实现两头市场对冲创效37.3亿元,推动马钢由生产型向经营型逐步转变。
新时代需要新工匠
知识产权需加强保护
多个工艺环节的管理模式之变,要求工人的科学素养也必须随之而变。以炼铁高炉为例,以前高炉管理,沿袭的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教传方式,转而要求员工懂得用数据说话,以精确的数据思维代替过去经验化的推断。
“2014年之前,几乎每隔一两年炉况失常就会发生。”聂毅说,使用新的管理模式后,高炉稳定运行1500多天。在B高炉核心团队中,12人清一色的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基本都是钢铁冶炼专业,其中不少人还有硕士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加上多年的实践积累,为研发、优化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支撑。
这些专业知识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是马钢集团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人才争夺战几乎白热化。马钢股份公司总经理钱海帆建议,随着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强,技术人才极其短缺,马钢自己培养了一批,市场引进了一批,但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有的企业直接找到马钢的核心技术人才或者管理团队的高管,以2至3倍的待遇挖人。当前国企用工使用的都是标准合同,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界定以及保护,都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对此调研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保护好企业、个人权益。
(关键字:制造业 “马钢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