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7月27日宣布,已指示德国国有银行KfW收购德国输电系统运营商50Hertz 20%的股份,这意味着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公司”)的并购再次落空。另有消息称,德国政府将阻止中国烟台台海集团收购德国机械制造商Leifeld Metal Spinning,或将于8月1号正式宣布决定,这将是德国政府首次动用去年通过的外来投资法否决一项并购交易。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中国执行合伙人陶景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德国对两起并购的态度并不令人感到惊讶,这可以被视作欧盟发出的更为审慎对待中国投资的重要信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7月2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并对此表示关注。希望德方客观看待中国投资,为中方企业赴德投资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和稳定的制度框架。
北京时间7月30日晚间,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在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邮件回复中称,基于国家安全,德国政府对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并对是否需要更新相关条例进行持续评估。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水、信息技术、保险、交通运输和健康等部门。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回复本报记者称,德国仍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在投资与贸易等方面与其他国家高度融合。在与其国际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中,注重市场合规条件、基于规则的经济、公平竞争环境、经济关系的互惠性以及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并购交易遇阻
“尽管德国政府并未阻止国网公司收购50Hertz的股份,但已经有两次是另一家企业行使了其优先购买权取而代之。无论如何,投资德国国家电网系统将变得不可能,因为保护其关键基础设施是德国政府的一大关切。另一起并购案将在本周决定。到目前为止,德国还没有正式叫停任何中国投资。”7月30日,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德国合伙人Wolfgang Sturm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早在今年年初,50Hertz就证实国网公司正在与其所有者就20%股份收购进行谈判,并表示欢迎中国的投资。然而最终这部分股权由大股东比利时运营商Elia收购。上周,国网公司“二次折戟”。
7月27日,德国财政部和经济部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决定将由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收购德国输电系统运营商50Hertz20%的股份,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保护关键的能源基础设施。这是一个“过渡解决方案”,股份将在未来转售出去。50Hertz是德国四大输电系统运营商之一,在德国东部和北部运营电网里程达1万公里,为1800万人提供电力,在该国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德国一直是中国买家最为青睐的并购目的地之一。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8年迄今中国在德国的并购交易总规模已达16亿美元。然而,并购带来的关键技术外流的问题令德国政府担忧,美的以45亿欧元收购库卡曾一度激起德国媒体和公众的讨论,导致保护主义情绪上升。
2017年,德国政府通过了《德国对外贸易条例》(Foreign Trade and Payments Ordinance)的修订案,扩大了审查的权限和期限,使政府能更容易否决非欧盟公司对德国公司25%或以上股权的收购案。德国政府经调查认为台海集团对德国企业Leifeld Metal Spinning的收购可能带来“公共秩序或安全”方面的风险,该公司专门生产用于航天和核工业的高强度材料。一旦正式否决,这将是德国政府首次动用该法规阻止来自中国的投资。
伟凯律师事务所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合伙人Andreas Stilcken7月3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德国政府的确开始更加密切关注外国投资者对某些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资产的投资活动,并对此类投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德国对外贸易条例》修订案适用于所有非欧盟投资者,并不是针对中国收购者,在该法规下,中国公司对飞机零部件生产商COTESA的收购案成功通过了德国政府的审查。
并购前须做好审批风险评估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中企赴美投资监管趋严的形势下,欧洲对于中国投资仍然相对开放。Mergermarket数据显示,中企在欧洲并购金额上涨逾四成,是在美并购额的4.5倍。
“有人认为美国收紧了中国的投资监管,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因此欧盟可以作为一个‘替代’市场,这种思路未必可靠,别忘了美欧同盟的关系。欧盟对于一般的中国投资可能还是会持开放态度,但对敏感领域的投资也会更为审慎,中国对欧盟高科技公司收购的难度将加大。因为很多高科技公司并不是独立运营的,涉及到上下游诸多关键领域,有一些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公司业务可能也不仅仅是在欧洲。中国公司在欧盟的并购活跃度很可能会受此影响。”陶景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不过,在Andreas Stilcken看来,德国的外交政策和外国投资监管手段基本与欧盟保持一致,不应被视为与美国政府相同或被美国政府牵制。尽管如此,德国政府正在利用其外国投资控制法案来密切审查中国的潜在投资活动。尤其是德国仍存在一种情绪,认为德国向中国投资时缺乏互惠和公平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在近期“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做出的承诺以及放宽对汽车行业的限制,被德国政府和德国商界视为非常积极的信号。
“我们对未来绝对持乐观态度。虽然中国对欧洲的某些投资可能会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且审批流程可能较以往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拒绝中国的投资仍然只是个例,并且仅限于关键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国防领域,中国在其他行业的投资仍相对灵活。” Andreas Stilcken对记者称。
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正在不断强化外国投资和收购的标准。上周,英国宣布了一项收紧外国收购监管的行动计划,扩大了英国为保护自身竞争优势而否决并购交易的范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改革法案最终版本也于上周获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将大幅扩大CFIUS的审查权限。
陶景洲认为,去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三明治式”挤压,一方面,中国政府收紧针对境外投资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外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的猜疑和监管进一步加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安排之前要充分做好前期项目的评估,特别是审批风险方面的评估。在并购的交易架构、模式等方面,要尽量避免与监管机构产生正面冲突。
(关键字:国家电网 德电网企业 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