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6.95元 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料小幅下移

2018-10-26 11:23:24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美元表现强势,以及避险情绪的蔓延,给新兴市场货币带来了更多压力。10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101基点,设于6.9510元,是2017年1月5日以来首次设于6.95元下方。分析人士认为,若美元指数向上突破,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运行区间料相应下移;但在主要非美货币中,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相对平稳,且伴随着逆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汇率出现大幅贬值的风险依然可控。

2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跌破6.95元,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96元,双双刷新今年二季度以来调整低位,继续逼近2014-2016年那一轮贬值的低点。

专家表示,近期汇率下跌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美元走强;二是避险情绪的蔓延;三是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

下半月以来,国际市场上美元指数出现一波上涨,在站稳95.6的技术位置之后,进一步向上发起冲击。10月24日,美元指数确认站上96;25日,进一步涨至96.6一线,最高至96.74,已十分接近8月中旬创出的今年高点96.99。目前,美元指数再度形成向上突破6月以来运行区间的架势,如果超越前期高点,有望打开进一步上行空间。

近期美元的强势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避险情绪蔓延,美元的“避风岛”作用受到重视;二是欧元受累于意大利与欧盟在预算草案上的分歧而持续走弱,而欧元是美元指数的权重货币。当然,美国经济依旧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市场对美联储稳步加息的预期仍然较高,也给予美元指数强有力的支撑。

伴随着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普遍走弱,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与货币币值的波动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负反馈迹象。

人民币汇率走势同样面临这一问题。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再现一波下跌。与此同时,9月外汇占款数据、银行结售汇数据显示外汇流出压力有所加大。

从基本面和政策面来看,中美经济增长的差异暂时缩小,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中美利差不断收窄,构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周期性背景。此外,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波动,市场预期变化可能加重汇率单边走势,加大汇率超调风险。

专家表示,短期内如果美元指数保持强势,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料相应下移,市场心理位置面临考验。事实上,人民币均衡汇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应过分看重某个数字对汇率走势的约束。当然,也应看到,在主要新兴市场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走势仍算得上相对平稳,特别是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呈现缓中趋稳的特征,逆周期调节已见到一定效果。目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不大,也显示市场情绪相对稳定,投机性做空力量受到遏制。伴随着逆周期调节加大力度,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的风险依然可控。

 

 

(关键字:人民币 美元)

(责任编辑: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