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领导下,在去产能、淘汰落后和取缔“地条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成绩。与此同时,在响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等工作中,钢铁行业环保节能水平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技术升级,涌现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钢铁重要生产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要求极为迫切。《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落实和保证,将有利于营造钢铁行业良好市场竞争环境,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有力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一,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保障。
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在《意见》制定决策过程中,认真实地调研,听取多方意见,依据大量在线监测数据,几易其稿,严谨科学务实。钢铁行业在执行贯彻过程中更要有责任、有担当,坚定不移为实现《意见》中提出的新目标,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有效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大提升,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利支撑,继续做出贡献。
其二,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提升钢铁行业形象,实现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的有力抓手。
钢铁企业不能满足于原有的成绩,《意见》不仅对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标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强化了全过程、全系统、全产业链的要求。这有利于更好发挥钢铁企业在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等功能作用,打造绿色产业链,实现绿色制造的良性循环,实现钢铁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
钢铁工业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工业,根本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能源消耗,以最低的环境、生态负荷,以最高的转换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向社会提供足够数量且质量优良的高性能钢铁产品,满足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的需求。
其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低碳绿色发展是钢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战略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也是实现钢铁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环保也成为了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眼下,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迎接超低排放改造的挑战。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是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的政策红利释放,钢铁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利润得到了保证,实施环保设备及工艺的改造、升级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各项治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因此,现阶段是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有利时机,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其一,推进超低排放关键在认识。
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钢铁企业是责任主体。各企业要有责任分解、落实和评价,有一定的组织保障机制来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严把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关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完善。为达到超低排放的各项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切实提高刚性投入,应用好技术,使用好装备,避免为减少投资成本选取“豆腐渣”环保治理工程,影响治理效果。在推进超低排放的过程中,钢铁企业和技改提升工程技术源单位等都应注重诚信,不做表面文章,实事求是,诚信为本。
其二,系统诊断优化,制订科学合理的超低排放工程改造计划,真正实现系统性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全行业应对照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意见的各项要求,推动布局调整和工艺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生产总量;结合环保发展趋势,制定环保战略,开展全生产工艺过程的系统诊断及优化,钢企则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来制订科学合理超低排放工程改造计划,进一步降低单位消耗和排放强度,真正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大幅下降。
其三,超低排放改造要稳中求进,经得起历史考验。
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应该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按照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总体要求,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有序推进。希望各地方在执行《意见》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不顾企业基础条件,既要提前明确给予企业的政策预期目标,也应给企业留有合理的改造期、必要的缓冲期和适应期,保证负责任的企业生产经营和重要原辅材料供应的稳定有序。要认识到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是对先进的引领,而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两者是有区别的。对于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达到鼓励先进的目的,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钢铁行业要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选择合理的改造技术路线,尽可能选择在实施的高效除尘、分级脱硫、活性炭脱硫脱硝、SCR脱硝等关键减排技术工程有业绩经验的单位合作,也希望国家对改造过程中的企业给予充分的时间不断完善,以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建议生态环境部联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等联合设立超低排放技术研发专项,支持钢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环保工程技术公司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热风炉、加热炉等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高炉煤气精脱硫、脱硫脱硝废液和废灰处置利用技术,高效电袋除尘和滤料滤袋处置等技术短板上进行攻关。
另外,钢铁企业也要大胆创新应用,加大投入力度,以更高的标准加快破解发展中的环保问题,使相关超低排放的措施和要求有实实在在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保证稳定达标,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超低排放技术,保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中钢协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