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商品市场方向,而市场的风险情绪主导了商品的反弹高度。随着短期利好被市场消化,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商品市场或重返弱势格局。由于天气干旱,今年农产品减产已成定局。在需求刚性而供给减少的背景下,农产品将呈现震荡偏强走势。而上半年表现优异的沽空工业品的同时做多农产品的操作策略,在下半年仍有盈利空间。
6月初以来,大宗商品走势强劲,CRB指数涨幅达10%以上。然而,当货币宽松的利好兑现后、当投资者开始关注欧盟峰会协议的具体实施时,市场风险情绪开始回落。而经济基本面、供需因素将继续成为商品市场的主导因素,大宗商品或重返弱势格局。
当前商品走势由一主一辅两条线交织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的大背景决定了商品将长期处于弱势。而各国货币宽松政策、欧债危机缓和则决定了市场风险情绪,影响了短期内投资者在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之间的配置,主导了商品的反弹走势。
首先,欧盟峰会达成协议,通过EFSF/ESM直接向银行系统注资,而不像之前通过政府发债来挽救银行业,切断了银行系统和财政债务之间的链接,避免了银行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稳定了全球金融市场。而欧洲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降息、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则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支撑商品价格。短时间内,大宗商品不太可能因为市场避险情绪的急剧升温而大幅下挫。
但欧盟峰会利好过后,市场已经逐步认识到,峰会除了在银行联盟方面推进了一步,其他协议则属于救急措施,可以维稳金融市场,但是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系统、福利方面的整合以及经济结构的改革,这些解决危机根源的领域却进展缓慢。上周欧洲和英国两大央行的宽松政策符合市场预期,然而靴子落地后,市场反映冷淡。中国降息超出市场预料,却加重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担忧。因此,欧盟峰会和货币宽松利好过后,商品市场主导因素已经重新回归经济基本面。而全球衰退风险的加大则决定了商品的弱势格局。
其次,6月份全球制造业全面收缩,经济衰退风险加大。6月份欧元区综合PMI初值仅44.8,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低,而德国的最新PMI则降至44.7。美国6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2.5,创18个月新低,6月ISM制造业指数为49.7,三年来首次处于枯荣分界线以下。中国PMI指数继续下滑至50.2。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处于经济下行过程中。
再次,美国经济失去复苏动力,但又不足以使美联储在短期内推出QE3。美联储6月份宣布削减了美国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将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调降为1.9%至2.4%,远低于其在4月份时预期的2.4%至2.9%。虽然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但美国经济还没有恶化到推出QE3的地步,美联储近期维持观望的可能性较大。
最后,中国6月PMI分项指数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均出现上升,说明制造业的去库存并不顺利,不能顺利去库存延长了经济见底的时间。6月份贸易顺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进口增长的放缓,凸显了内需的不足。而前几月新增银行贷款中,反映企业投资的中长期贷款远小于去年同期。在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的形势下,年初以来的宽松政策并没有将货币有效的引入实体经济。在中国企业去库存、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需求”的放缓使商品的反弹难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