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些压载水处理系统厂商取得一定业绩,但相对于一个厂家百套以上的生产能力,几套、几十套订单远不能满足其释放产能的需求。
2012年,全球经济持续萧条,船市更趋低迷,在船东投资意愿不强、新船订单不足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仅频有新品进入,而且订单向少数厂商集中。
多路新军进场
去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现有和新建船舶配备压载水处理系统最后期限的逐渐临近,新的压载水处理系统不断涌现。2012年3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广东东誉投资有限公司和大连盛鲲船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总投资2.5亿元的合德海洋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成立。其研发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样机已制造完毕,有关检验证书也正在申办过程中。
2012年8月,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六三五四所自主研发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通过了IMO基本批准专家评审。这一品牌为“海博士”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采用“过滤+紫外照射+光催化氧化”技术,以能发射紫外光的低压汞灯为反应光源,以二氧化钛纳米薄膜为光催化剂,综合产生真空紫外光催化、紫外光催化、臭氧催化、臭氧光催化和紫外光解等协同化学反应,对船舶压载水中的藻类、细菌等微生物进行有效灭杀,使其排放达到IMO标准。
2012年9月,南通海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Seascape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开始在2.2万吨散货船“天电”号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上试验。结束试验后,南通海景将向相关船级社申请认证。
从国内现有产品看,紫外技术似乎更受青睐,上述3个新开发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及较早面世的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的BSKY和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的“海盾”等压载水处理系统采用的都是紫外技术。
竭力拓展市场
在过去的一年,低迷的船市也影响了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内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厂商潜心做事,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海事展会,宣传产品和品牌,竭尽全力开拓市场。
作为国内最早通过IMO认证并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和挪威船级社(DNV)认证的企业,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4月、6月、9月、10月先后承接为上海打捞局、我国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希腊船东、新加坡Offshore公司、挪威船东等的船舶配套“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订单,涉及船型包括集装箱船、平台供应船、多功能船、驳船等。为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该公司在2012年参加了新加坡2012亚太海事展、日本海事会、希腊波塞冬海事会、汉堡海事会等海事展会,对其产品进行大力推介。
去年4月,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BalClor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广州交付给船厂,并首次安装在远洋油船上。9月,BalClor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日本通过了日本海事协会(NK)上船认证并交付船东使用,从而在日本船舶配套市场崭露头角。11月,青岛双瑞连续接获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11万吨油船、日本船东2.3万吨滚装船、新加坡船东集装箱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下水驳船等配套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订单。
2012年5月,威海中远公司2套海盾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5.8万吨散货船上;7月,该产品又成功安装在运营船舶“晋河”号上。去年,该公司还获得为散货船、集装箱船、工程船、海监船等配套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意向订单。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压载水处理系统厂商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青岛海德威公司董事长曹学良说,去年的订单大致分3种:一是来自财务状况较好的船东;二是来自环保意识强、重视新技术应用的船东;三是为部分新造船配套,但这部分的数量并不大,最多不超过新造船数量的20%。虽然一些压载水处理系统厂商取得一定业绩,但相对于一个厂家百套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几套、几十套订单远不能满足其释放产能的需求。
有关专家指出,产品通过IMO批准和通过有关船级社认证只是获得了市场准入证,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来看,其产品“卖点”已经从技术转向装船实绩,企业的产品装船案例越多,就越能得到市场追捧,这也使得订单越来越向少数企业集中。
曹学良分析认为,2013年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形势不会比2012年更乐观。由于船市走出低谷尚需时日,《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正式生效还有几年,市场购买动力不足,对此,各厂商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苦练内功,增强实力,加强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工作,为今后几年即将到来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行业的高潮期做足准备。
(关键字:船舶 压载 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