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随着天气变冷,经济活动也有所放慢。
根据21指数课题组测算,2013年11月21发展指数为6.06%,这是2012年本报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最低。
导致如此的原因是,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同比-10.58%。环比下降17.5%,减少6063亿元。
投资出现减少,可能与大环境有关。当月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随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城镇化会议召开。这些会议都涉及到淡化GDP(地区生产总值),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
而2013年12月15日举行的发改委工作会议,已经提出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的要求。并提出将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是投资未来增长的先行指数。目前上述投资到底是暂时性下降,还是已经出现了大的拐点,尚待进一步数据观察。
不过,目前各地都在谋划新的大项目,这些项目从数额看并不少。但由于国家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卡得很紧,地方政府即便仍有实施大项目进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冲动,能否实现是个谜。
其实,单纯从地方政府而言,要加快投资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放开准入和限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会大增。
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负增长
根据测算,2013年11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2843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794亿元,下降了10.58%。
如果与上月比,则下降更快。2013年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34493亿元。9月是34666亿元。按此看,到2013年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实际上已经连续3个月呈现下降态势。
按照往常规律,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经常是连续几个月回升,达到一定幅度后,不断下降。
照此,2013年12月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预计随着气温降低,仍会出现环比下降的态势,同比也未必乐观。
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2013年底召开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
由于目前地方政府热衷的产业投资,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都属于国家不鼓励的项目,因此11月新开工项目投资环比和同比均为负增长,可能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即老的持续盲目加快产业投资的旧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21发展指数创年内新低
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负增长,2013年11月的21发展指数也创年内新低。
2013年11月,全社会货运,以及工业用电量、广义货币变化都不大。当月,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速为10.9%,比上月的11.3%略有下降。工业用电量增速为8.6%,略微高于上月的8.5%增速。广义货币增速为14.2%,低于上月的14.3%增速。
21发展指数,由全社会货运量、全国工业用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广义货币(M2)4项内容,分别以权重25%、20%、25%、30%测算而成。
从这4项数字看,2013年11月21发展指数为6.06%,为2年来最低,与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大幅下降直接相关。
这可能说明2013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尽管整体平稳,但是也未出现2012年4季度的大好。2012年10、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为35.2%、48.6%,12月增速为26%,反映出当时经济明显加快的态势。
但是2012年4季度大好这个态势并未持久,2013年一季度上述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平均增速不到12%,就是例子。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改委会议,已经明确提出,2014年的政府投资转向中西部铁路、水利、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等。这些项目均是民间投资不愿意投资,且难以持续有盈利的领域。
因此要加快投资以及经济可持续,核心是尽快制定投资的负面清单,凡清单之外的,一律对外资和民营企业放开。
而政府基础投资放缓,已经成为事实。比如2014年将是一个重大的拐点,全国高铁大的项目除了沪昆之外,基本都建设完成,“四纵四横”基本都要通车,到2015年大型基建项目更少。
目前各地正在修改铁路和机场规划,但是无论如何修改,仍只是修修补补,无法弥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总体放缓的态势。截至目前各地政府仍在布置投资快上大上,但是如果还不从政府经营投资、直接主导干预经济的怪圈走出来,不转向投资环境建设,将面临更大的经济下滑风险。
(关键字:投资 产能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