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2016年的“就业”成绩单再一次提前圆满交出。
12月13日,中国政府网转载了人民网题为《李克强最看重的“就业”出成绩单了:总分高、单项强!》的文章,文章指出,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49万人。
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出的承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0万人以上,现已提前完成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从2014年起我国连续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1200万人。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情况比较好是一大特点,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群。
连续3年新增就业破千万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强调的话,不仅透露出就业是他的最大关切之一,也意味着就业数据在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方面和GDP、CPI等同样重要。
“就业”是始终贯穿于本届政府执政理念中的一条主线。在就任总理后所作的3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均突出强调保就业与稳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49万人。
上述文章认为,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不仅提前完成,并且已完成了124.9%!如果把同期自然减员345万人算进来,实际的“新就业人员”达到1594万人。
在全球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国内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规模持续破千万呢?
文章指出,答案在本届政府力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商事制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持续不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放开手脚的创业者们,不仅创造了“新的第一桶金”,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效果堪称立竿见影,即构成总理所说的就业“快变量”。
陈玉宇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传统制造业成本上升、财务状况不好,但服务业取得了强劲发展,并且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能力比制造业大了很多。
未来一段时期就业仍有压力
文章认为,2016年前11个月“就业成绩单”不仅“总分高”,而且“单项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51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8.3%。这也体现了李克强“就业观”的重要理念:保就业与惠民生紧密相连。
实际上,2016年的就业任务完成得并不轻松。在今年5月,李克强带队考察人社部,并主持召开20多位部级领导参加的就业工作座谈会。李克强不仅为人社部扩大就业“支招”,还对参会的十几个部门进行一一部署,要求各部门齐心协力,让积极的就业政策尽早见到实效。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
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化解过剩产能将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我们未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的人口还是会比较多,就业压力还比较大。”陈玉宇解释说,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两大结构变化:一是传统制造业要释放出很多就业人员,需要再配置到新兴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二是在地理空间上,农村、小城市劳动力还会继续到大城市寻求工作。
陈玉宇认为,城镇新增就业总数可能会继续保持近3年的高位增长,但未来需要更关注就业的质量,尤其是要提高雇主与雇员的匹配质量,而这些都需要靠健康的劳动力市场来完成,同时要对阻碍就业市场发展的一些旧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字:就业 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