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破冰 河钢通钢考虑债转股

2017-2-17 7:58:1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债转股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复制,只适合部分行业龙头及有盈利前景的钢铁企业,那些仅靠借债输血的“僵尸企业”并不能被纳入到债转股的白名单中来。

2月15日,河钢股份在投资者关系会上透露,其母公司河钢集团目前正在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债转股方面事宜,但尚未有结果。

这是2017年元旦以来第三家传出债转股相关消息的钢企。此前的1月11日,建设银行与安钢集团签订债转股协议,2月初传出通钢在编制债转股方案。

上述进展都是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敲定之后推进的。去年12月9日,中国银行等六大银行正式与中钢集团签署债务重组协议,标志着时隔17年后债转股再次破冰,中钢集团也由此成为新一轮债转股中首例尝鲜的钢矿央企。

有机构预测,2017年,将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债转股元年。也有专家表示,债转股并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河钢也考虑债转股

作为国内第二大钢企,河钢集团坐落在中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内,拥有5000万吨钢铁产能。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内钢铁企业产能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信贷相对宽松,国内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渐水涨船高。《河钢集团2016年度主体跟踪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河钢集团总负债2614.28亿元,资产负产率为74.49%。自2013年起,河钢集团资产负债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98%、73.96%、74.42%及74.49%。

与河钢集团相似,通钢集团也在2月初传出正在研究编制相关“债转股”方案的消息。位于吉林省内的通化钢铁集团,是该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拥有年产能520万吨。

据报道,自2010年被首钢集团重组纳入麾下之后,通钢的经营一直没能改善,“自2011年之后,公司就再没有盈利过,现金流为负。一度靠外部输血维持,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澎湃报道显示,“目前通钢流动债务超过200亿元,目前的情况是想由政府主导处理掉一部分银行债务,方案还在研究编制当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从首钢方面获悉,2月初,首钢集团召开了专题研究会,“会上提出通钢的债转股必须做成,并明确表态,在通钢债转股工作上,首钢支持通钢债转股没有底线。”

河钢、通钢虽然经营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对债转股政策的积极态度却极为相似。在采访中,一位钢铁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一轮债转股的政策东风给近年来陷入市场寒冬和债务困境的钢企带来去杠杆、调结构的新希望,所以钢铁企业在开展债转股工作方面的积极性是非常之大的。”

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的落地,拉开了国内新一轮债转股的大幕。12月9日,中国银行等六大银行正式与中钢集团签署债务重组协议,对本息总额600多亿元的债权进行整体重组。

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自中钢债转股落地后,2016年10月起,一波钢铁、煤炭企业纷纷“闻风”而动。去年10月11日,建行与武钢集团宣布设立的首个规模120亿元的“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合伙制)”出资到位。根据双方协议,未来建行将通过2期转型发展基金助力武钢降低资产负债率。

12月,工行也加快了步伐,先后与山西太钢集团、同煤集团等签署了债转股协议。在四大商业银行的鼎力支持下,一批债转股项目在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工业行业落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10月以来,国内市场化债转股协议签约总额已超过4000亿元,涉及煤炭、钢铁、有色等领域的27家国有企业。

在诸多项目签订落地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设立专业的业务部门来对接债转股相关业务。截至目前,四大银行均已公告设立专司债转股的资管子公司的计划,注册资本在100亿~120亿元间,民生、招行、长城资产也宣布将组建类似的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债转股业务。

在资深行业分析师徐向春看来,四大银行牵头成立专业的债转股业务子公司,为负债率高企的钢铁行业去杠杆、调结构提供了助力。“特别是对通钢这样的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型钢企,债转股如果能顺利实施,不仅能化解其债务困境挽救企业于危机边缘,对通化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等都意义重大。”

而对河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徐向春认为,这一类企业并没有像通钢那样陷入经营困难,但开展债转股,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负债率,这不仅减少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也能带来更强的现金流,让企业实现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中信证券明明固收团队研究员吕品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这一轮债转股的开展,与上一轮国有企业债转股有着明显的不同,市场化作为最大的特征,“政府不强制拉郎配、财政不兜底、不搞一刀切”。吕品称,对银行而言,债转股的开展对银行也是有帮助的,可以降低银行近年来逐渐上升的关注、不良类贷款比例,“从短期来看,实施债转股后,银行当期账面会好看很多;从长期来看,债转股的风险还是有的,债转股就是把目前比较大的风险在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中逐步分解消化掉。”

但一位国有钢铁企业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尽管债转股可以为钢企去杠杆提供助力,但却并非一剂万能良药。“去年被热议的东北特钢就是一个例证。”东北特钢是上一轮债转股、重组而来的国有钢企。2015年以来,因市场寒冬、经营不善,最终债务压顶,去年连续10余次债务违约,最终去年10月进入司法(破产)重整程序,目前仍在推进中。

这位钢企人士表示,不少企业的经营困难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周期、行业变化,很多与其自身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能力不佳、管理效率低下有直接关系。若转股后,企业仍然保持之前的经营方式,经营并未做出任何改善,那便达不到债转股的真正目标和效果,“毕竟债转股只是输血和延缓,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学会自己盈利和造血”。

因此,该人士认为,债转股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复制,只适合部分行业龙头及有盈利前景的钢铁企业,那些仅靠借债输血的“僵尸企业”并不能被纳入到债转股的白名单中来。

西部证券在研报中称,去年10月以来,由商业银行主导的债转股项目协议加速达成,四大行也先后公告成立债转股资产管理公司AMC,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相继落地并完成首单由地方AMC主导并参与的债转股项目。2017年,势必成为债转股元年。

徐向春认为,从政策角度来分析,2017年,钢铁、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均有望成为债转股签约实施的热门领域。但其也表示,随着2016年大宗商品回暖,铁矿石、钢材价格均大幅上涨,钢企盈利能力全行业改善。“从年报预告中看,33家上市钢企中有9成都发布了盈利预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暂时还不需要担心钢铁全行业都去跟风大搞债转股。”徐向春笑称。


 

(关键字:债务 河钢 通钢)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