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全覆盖的中央环保督察,是我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行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治污行动中,有关问题值得深思。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正在浙江、山东、四川等8省区进行督察,事关各地环保问题的信访方案也陆续公布。以浙江为例,截至8月21日16时,第二环保督察组移交浙江办理的十批共1437件信访件,重点件200件,重复件有98件。各地上报办结328件,责令整改1365家,立案处罚486家,拟罚款2465.63万元,立案侦查33件,行政拘留23人,刑事拘留8人。目前,浙江各地已约谈103人,其中约谈公职人员(含村两委、国企负责人)69人、单位1个;问责共64人、4个单位。
这份“成绩”,无论对督察组,还是各级政府和民众,都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是一份忧虑。
绿色生态发展,这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是三令五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始出浙江。从201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年来,浙江在环保问题上,抓了一些典型,环境也有所改善。但是,为何中央环保督察组到访时,还是问题成堆,且问题集中涌现?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
根据政府信息发布和媒体通报,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何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就不能发现?这不能不让人说,“铁腕治污”在一些地方,并未落到实处。
忧虑和疑问不一而足,关键是问题症结在哪里,又该如何才能根治。
近日,四川某市的一些群众反映,环保督察一来,一些洗车店、修车行、餐饮店、家具厂都停业了,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活,浙江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现象。在环保督察组进驻浙江以来,某地针对污染严重的纺织企业格外重视,要求全市范围内的喷水织机全面关停。
存在环保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地方将环保督察视为一场应试考试,采取避重就轻或应付了事的态度。比如,采用“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这样一来,问题可能暂时给掩盖了,但其实依然存在。
从表面上看,搞“一刀切”和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停产的做法,工作力度很大,是对环保督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回应,是对当地群众呼声的关心和负责。但是,这种做法实则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以敷衍环保督察。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还会令环保督察的实效性打折扣。
遏制环境污染问题,除了需要强化各阶层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也需要落实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制,将环保纳入考核体系。同时,环保督察亦可逐渐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回头看”,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想污、不能污、不敢污”。
(关键字:环保 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