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
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三次提及实施定向降准。2014年4月和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出对涉及“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部分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随后央行出台定向降准的具体细则。在每年的2月末,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考核银行上一年对“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达到央行制定的标准就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也就是说,国务院再提定向降准,并非是对已有政策的重申,而是在原有定向降准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出台的新政策。
与现有政策相比,之前的政策是以银行对“三农”、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作为考核依据,此次将考核范围拓宽至个体工商户、创业担保等贷款投放,由于新政策拓宽了银行贷款投放的考核范围,预计银行将享受更多降准福利。
此次再提定向降准,市场的反应并不强烈。这一方面是因为定向降准与全面降准仍有区别,尽管二者都能释放流动性,但定向降准更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和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而全面降准则是一种无差别化的流动性释放。另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明确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部门去杠杆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金融领域的“主旋律”,相应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转向宽松。正如有分析人士称,此番定向降准并不意味着宽松周期开启或是大水漫灌,可能意味着自2016年9月开启的这一轮货币政策收紧周期接近尾声,至少不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
因此,在8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此次国务院再提定向降准,应更多将其视作稳增长、继续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一项政策,而非开启宽松货币政策的误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季末这个特殊时点宣布定向降准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的确可以缓解当前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
不过,在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的大背景下,货币当局应加快建立基础货币稳定投放的新型长效机制,尽管当前以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货币投放是对建立新机制的一种探索,但相比降准等传统工具,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成本高、期限短、需要质押品,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易受金融市场变动影响,加剧资金面的波动性。因此,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加大中长期资金的投放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字:降准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