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近日在江西南昌召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崛起再度成为热点。
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往往是所在省域的单核城市,因此,省域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省会城市的竞争力。
中部六个省会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对全省的经济带动作用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中部六个省会城市GDP、高新技术产业等指标的梳理发现,“中部四虎”——武汉、郑州、长沙、合肥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同属中部省会城市的南昌和太原虽稍显落寞,但是,无论是“中部四虎”还是南昌、太原,都在积极打造强省会、都市圈。
“中部四虎”竞逐
从6个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来看,武汉达37.7%,是中部地区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其次是长沙,首位度达30.2%,其所在省份湖南人均GDP为中部第二;合肥首位度为26.07%;南昌为23.99%;郑州为21.1%;太原最低仅为19.6%。
关于首位度,目前较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指该城GDP占所在省份GDP的比重。
目前6个省会城市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中部四虎”。这四个城市GDP都在75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都在700亿以上,城区人口规模大多在400万及以上的级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较领先。
南昌和太原在多个指标上与“中部四虎”有一定距离。
从发展潜力看,“中部四虎”所在的省份人口都是6000万及以上(湖北接近6000万),GDP总量在3万亿以上。这也意味着这些省会城市未来吸纳人口潜能更大。相比之下,南昌、太原所在省份总人口及GDP总量都与之有不小差距。
作为大区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的武汉,无论是GDP总量,城区人口规模、地方财政收入、资金总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是衡量地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以及居民的储蓄能力的指标),还是科教资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都在中部地区处于领跑位置。
近年来武汉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武汉之外,长沙和郑州两城也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行列。其中,郑州与武汉一样,都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郑州城区人口规模也超过了600万,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
与武汉相比,郑州底子比较薄弱,尤其是科教短板较为突出:211大学仅一所,郑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武汉的37.6%,也远不如长沙和合肥。此外,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也与武汉、长沙有较大差距。
当然,郑州也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和单极核心城市,在城镇化大潮加速的情况下,河南省的人口成为郑州最大的潜力。
同时,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分析称,郑州目前的比较优势尤其是作为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的优势不断凸显,郑州往全国各地的运输成本都比较低,带动产业要素向郑州集聚。
长沙也是中部城市中的佼佼者。长沙经济总量位居中部第二。过去十年,长沙GDP增幅位列主要一二线城市的第二位。长沙在其主打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领域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体量较大的企业。另外,长沙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社会消费品总额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位居第二。
合肥虽然经济总量有一定差距,不过,近年来合肥的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合肥吸引了美菱、荣事达、海尔、格力、长虹、美的、华凌、三洋等家电巨头落户,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另一方面,在坐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名校的基础上,合肥乃至安徽的科创资源得以不断发挥。在人工智能方面,合肥汇聚了一批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代表的企业。
突出强省会,打造都市圈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说,在中西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高教、金融等要素资源集中在省会,如何突出省会的带动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今年3月,江西省印发《关于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建立协调工作推进机制、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体系等9个方面出台50条措施,全力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大南昌都市圈涉及南昌、九江、抚州、宜春、上饶等5个设区市发展。《措施》提出,加快推进昌景黄铁路、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安九客专等铁路建设,推进昌九客专、吉抚武温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常岳昌、昌福客专规划研究工作,构建南昌“米”字形、九江“十”字形高铁枢纽。
在山西,当地也正在积极突出太原都市区龙头作用,提升省会核心引领作用。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山西省近日制定的《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太原都市区率先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城市群。
(关键字:中部四虎 谁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