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近日引发广泛关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28省市中,7省市出现负增长,增速均未超过7%,这在最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中,颇为罕见。
事实上,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依然平稳,上半年GDP增速6.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合理预期范围之内。导致各地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846亿元,同比增长3.4%,若加上新增减税降费金额,增速将在15%左右。当然不能简单相加,因为减税降费对经济起到了不小的刺激作用。
从各省的数据看也是如此。如财政大省山东虽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微增,但税收收入负增长0.3%,山东方面称,上半年已累计兑现减税570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1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8.4个百分点。上海上半年也仅是微增,而减税降费却达到931.3亿。
减税降费对经济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在上海上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最受益,既为公司现金流提供保障,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从去年10月1日个税改革实施至今年6月底,累计减税约4077亿元,上半年累计1.15亿人无需再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这对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及平时的消费,起到了不小的提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减税降费,中央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过去两个月,李克强总理多次在重要场合予以重申。在6月底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他强调不管财政多困难,一定要保证减税降费落到位;7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确定了三大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出现冲抵效应。
而且,随着7月份3000亿元降费新举措的实施,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预计各地财政收入会进一步放缓。可以说,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需要正视当前地方财政收入放缓问题。
优化财政支出无疑是首要选项。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速下行,政府需要提高支出效率,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今年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地方政府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不过从目前数据来看,各地节流效果不甚明显,上半年不少省份虽财政收入微增,但支出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如贵州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5.4%,但支出却增长21.4%。对于原因,江西声称各项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山东则强调预算平衡的难度很大。
不能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节流就不实现。中央明确,今年各省至少按5%幅度压减一般性行政开支,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同样重要的是,各地应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如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尤其是打击虚开骗税,去年8月份以来,在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税务部门挽回税款损失140.83亿元。挖掘政府存量利益,增加国企利润上缴额度,使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弥补减税造成的减收。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十分重要。包括推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总之,各省市必须正视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现实,让“开源、节流、提效”成为地方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关键词。
(关键字:正视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