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对经济复苏的担忧,加上病毒变异导致的病例数增加,全球央行均显示出温和鸽派的一面,未来哪怕是PPI或是CPI暂时超过政策目标,相信不会立即采取行动,这是三季度大宗商品能在高位运行的基础。
毫无疑问,商品是今年表现最佳的资产,行情飙涨的品种比比皆是。玻璃上涨了100%,铜价回到了7万,不锈钢、钢材飞涨,动力煤价格突破历史前高,布伦特原油逼近80美元。
这些原材料的上涨带动了PPI同比上涨了8.8%,与此相反,一些农产品从年初至今出现了下跌,玉米累计下跌了10%,生猪一度跌到腰斩,鸡蛋、红枣、苹果低位徘徊。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造成如此情况,主要是中国的PPI比较难以传导至CPI。随着中国经济下滑,货币将有所放松,以及美国通胀高企,我们认为第三季度中国的PPI依然能维持在高位。
下半年货币放松,商品价格波动有望加大
经济大师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原材料的上涨,和流通货币大增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维持着极度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之前的收紧货币也在7月份出现了松动,7月15日,央行进行了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这样看来,三季度工业品以及化工品价格依然能维持在高位运行,因为中国经济已经有下滑的迹象,未来有进一步降准和降息的空间。
从中国的二季度数据看,GDP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二季度GDP增速小幅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也低于去年四季度6.5%的增速,进一步确认了反映本轮经济的复苏高点已过,这与我们之前判断一致。总的来说:二季度经济整体略低于市场预期,如果后期没有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出台,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不可避免。
从中国的投资、出口和消费来看,都有见顶回落的迹象。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基建投资在下半年有望在低位运行,由于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部分中下游企业的经营造成较大冲击,企业盈利下滑,加上外需存在隐忧,企业扩大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不足。
而中国下半年出口的增速也可能会回落。中外经济复苏的供需结构性差异导致了中国自去年以来的疫情出口红利。但是随着海外疫苗普及和供应链恢复,下半年出口的增速也可能会回落,这在PMI出口订单指数上已经显示出来了。
(关键字: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