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生产指数有所回落但仍持高位

导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日前发布的201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2010年11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这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国家为稳定物价对一些行业“有保有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PMI指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基本
关键字: 生产指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日前发布的201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2010年11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这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国家为稳定物价对一些行业“有保有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PMI指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平稳。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各指数总体呈现有所下降的态势。与2010年11月份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升,但升幅较小,多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余各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为2.9、6.8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有所回落  但仍维持高位   

2010年12月份的生产指数为57.5%,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显示出生产增速有所减缓,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从行业指数来看,多数行业的生产指数回落并不明显,机电设备等行业继续保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说明当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制造业正在朝向增速适度、结构优化等预期方向发展。

国内需求高位回调  出口稳中有升   

2010年12月份的新订单指数为55.4%,环比回落2.9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需求呈适度回落趋势;出口订单指数为53.5%,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显示出口稳中有升。从新订单指数来看,市场需求已经连续4个月增加,2010年11月份上升到一定高度后,12月份适度回调,并不表示国内需求呈现趋势性回落。   

价格水平有所回落 后期通胀压力犹存   

2010年12月份的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66.7%,环比回落6.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这说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已初见成效,但购进价格指数仍然保持高水平,后期面临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从行业来看,多数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保持在60%以上,机电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购进价格指数甚至达到70%上下,这反映了当前价格形势呈现从食品价格上涨向能源、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转移的新特点,将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削弱我国优势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经济向好势头巩固   

从2010年的PMI指数变动来看,上半年PMI指数持续上升,平均水平达到54.1%,经济持续反弹;下半年有所回调,但增势更为平稳,平均水平为53.4%,显示出经济发展由刺激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逐渐回归平稳较快增长的常态。2010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全年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波动性较小,平均水平达到55.8%,反映出国内需求有效释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在国内需求的带动下,2010年,工业部门生产活动较为活跃,生产指数多数月份都保持在55%以上,平均值为56.8%。同时,国家倡导的主要产业发展较快,而且稳定,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主导产业PMI指数的全年平均水平均达到55%以上,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制造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   

此外,2010年的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2.8%,已走出2009年50%以下的低谷,恢复性上升势头明显。但从后期来看,我国出口上升态势依然不稳。一是从2010年新出口订单指数来看,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性较为明显;二是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   

综上所述,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回归需求拉动、市场导向下的常态增长,为2011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冶金报)

(责任编辑: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