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的估算钢铁消费的方法有分行业测算法和整体法。分行业测算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细分到每个行业对钢材消费贡献进行测算,但缺点在于基础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整体法一般是从GDP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出发,测算出单位GDP或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消费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测算出钢铁需求总量。因此,采用整体法来预测2011年钢材消费的情况可能更准确一些。
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来看,我国最近一轮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之初的2001年,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量在5500吨左右。随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单位投资对钢铁需求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我国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粗钢表观消费量强度是2828吨,同比下降了8.7%,较2001年下降了近50%;2010年我们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5.96亿吨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约在23.6万亿元,由此计算出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下降到2560吨,同比再下降9.5%。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也处于转型之年,而且转型的深入程度将超过2010年,因此预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将再下降9%左右到2300吨/亿元。
另外,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速将达到8.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左右,累计投资额约28.31万亿元。在此假设下,2011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8.02%。须注意的是,该粗钢表观消费量包括了现有社会库存在内。
预计2011年产能压力缓和但仍存结构性过剩
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态势,2011年全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5亿吨左右,2011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钢材出口将好于2010年。如果假设2011年我国钢材进口、出口数量分别为1500万吨、4800万吨,与2010年相比同比分别增长0%和14.3%,由此计算出我国2011年粗钢产量需要达到6.85亿吨,即同比增长9.08%。
根据钢铁行业主管部门的一些统计,预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在7.4亿吨左右。在2011年,惯性的产能增长预计在5000万吨左右,如果不考虑落后产能的淘汰,那么2011年年底粗钢产能将达到7.9亿吨。
按照工信部的计划,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按照该规划,2010年、2011年这两年淘汰的炼钢能力在7840万吨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两种极端情况:如果落后产能完全淘汰,则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在7.116亿吨左右;如果落后产能的淘汰全部是以新建产能的形式来弥补,那么2011年年底前我国粗钢产能将在7.9亿吨左右。
在前述两种情况下,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将在86.71%~96.26%,均较2010年进一步提高。当然,考虑到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肯定要打折扣,实际有效淘汰掉的可能只有2000万吨,全年的有效产能在7.7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约为89%。但由于社会库存量同样较大,供给仍然大于需求,约1亿吨的过剩产能仍将对行业构成压力。
投资增速减缓 钢材消费临近饱和点
根据之前的测算,2011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5亿吨左右,人均粗钢消费强度在500公斤左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在1964年~1978年平均人均粗钢消费强度分别为645公斤、543公斤、572公斤;前苏联、意大利、法国、英国在此期间的人均消费强度分别为462公斤、340公斤、404公斤、408公斤。由于我国受制于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同时我国人口基数达到13亿,粗钢消费强度达到美国工业化顶峰时期的强度将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及社会压力,虽然未来我国粗钢消费还有增长空间,但钢材消费已经临近饱和点。
而从现实发展模式来讲,“十二五”的转型将意味着原来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转变;从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超预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使长材受益
2011年,我国计划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这一数额大大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500万套~600万套的水平,这比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翻了一番。
从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来看,前三个季度保障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是520万套,占年度计划580万套的90%。而按照规定,9月底是保障房开工时间的大限,年末要争取建成和基本建成60%以上。如果假设2011年的1000万套同样在年底前基本建成60%,即600万套,同时考虑进2010年未建成部分在2011年建设,以及2011年年底开建但要在2012年建成部分,预计2011年全年有效建设面积在800万套左右。按照每套保障性住房60平米计算,相当于4.8亿平米的建筑面积。按照每平米70公斤的用钢强度计算,则保障性住房2011年能够带来的钢材需求量约为0.336亿吨(4.8×70/1000)。这部分的钢材大部分是螺纹钢和线材,将有效缓解长材产品的库存压力。
钢价将窄幅震荡上扬 第一季度弱势盘整
决定钢铁价格的根本因素是需求和成本。但供给状况、期货推动、流通环节的库存水平以及政策效应等也都对钢价形成影响。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预计2011年的产能利用率水平达到了89%。但需要强调的是,该产能利用率生产出来的钢材,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市场。该社会库存的存在使得钢铁价格难以有超预期的表现,除非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及保障房建设出现超预期的发展,进而带动钢材需求,降低钢材库存。
而从通胀的角度来看,在钢铁需求依旧维持相对稳定并略有增长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必将带来钢铁价格的上涨。而2011年国家信贷政策的收紧又将负面影响钢铁需求,进而影响价格,期货市场的波动起伏也使得钢价波动的频率越来越大。从总体来看,受成本支撑及下游需求的影响,2011年钢铁价格将窄幅震荡向上,但上涨的幅度可能与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幅度基本持平。如果按铁矿石价格上涨10%~20%左右计算,再考虑焦炭价格可能的上涨,钢材价格平均涨幅将在10%~15%之间。但2011年初正逢淡季以及紧缩效应影响,第一季度价格呈弱势整理状态;第二季度以后,钢材消费进入旺季,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将进入高峰期,钢铁需求上升,钢材价格将会有所回升。
从企业盈利来看,近年来钢铁行业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在行业受到上下游双重挤压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仍然难以改观。但拥有自身矿产资源及下游产品优势的公司利润将进一步集中,企业盈利仍将出现分化。(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