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钢贸50强评比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评选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吸引了众多的钢贸商参与,成为时下申城钢贸业中的一个热点。
六年多来,从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规模和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钢贸行业的发展轨迹。早在2004年,第一届上海钢贸50强评选是由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发起的,当时参与评比的钢贸企业约200余家,规模还不大,但却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被钢贸企业所青睐,之后参与的钢贸企业犹如滚雪球一般,参与者越来越,甚至出现争先恐后,在50强评选中一展企业采风的景象。
这些年,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参与举办的组织者其层次越来越高,从2006年起,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加盟,联合举办钢贸50强评选。而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将这项评选活动作为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组织钢贸企业参加,专门成立了“钢贸50强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其中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副会长主任蔡进;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陈平田;等等,促使整个评选活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从每一届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主题来看,折射出上海钢贸行业发展的足迹,也是钢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诸如2004年上海钢贸50强评比活动的主题“实力和诚信”;2005年的钢贸50强评比活动主题“挑战与机遇”,这届评选活动新增了“创业新锐”奖和“网上投票十佳诚信企业”;树立了一批在跌宕起伏、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傲立潮头,取得优异成绩的钢贸企业典范。
2006年的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主题“大浪淘沙,智者胜”,那些在面临困境时无所畏惧、从容应对、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的钢材贸易企业及其领军人物榜上有名,展示钢贸人“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风采。
“随势而为、竞合发展”是2007年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主题。这一年,钢材市场跌宕起伏,钢市竞争日趋“白热化”,钢贸企业如何应对,而“随势而为、竞合发展”成为钢贸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动力。这一年,众多钢贸商没有被暂时的困难所压倒,而是随势而为,用智慧和诚信为钢市的发展赢得了新空间,用勤奋和努力为自身的进取赢得了一片新天地。
2008年,是钢贸商铭心刻骨不能忘怀的一年。这一年,遭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钢铁业面临了企业大面积减产、全行业出现亏损、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等方面的严峻困难。受之影响,钢贸业同样经历了钢市价格的暴涨期、相对平缓期和暴跌期。因而,这一年,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主题则是“挺直钢铁脊梁、彰显群英风采”。面对“寒冬”的钢市,钢贸企业斗志不减退,信心不丧失,他们抱团取暖,用勇气和智慧、团结和拼搏,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在逆境中实现着新的奋起。那些在逆境中挺直钢铁脊梁,克难奋进、逆势飞扬的钢贸领军人物,被评为“十大风云人物”,激励广大的钢贸商对未来的发展树立信心,在危机面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不抛弃。
2009年的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主题则是“求新求变,创新贸易流通新模式”。这一年,钢贸行业面临全面推动产业升级,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物流网络等钢铁衍生服务逐步成长。当年3月,钢材期货推出,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原本就纷繁交错的钢铁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行业内新的关注点更是频出不穷。面临钢贸环境的新变化,钢贸商在逆势中求“新”求“变”,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在从单一贸易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新的突破口,力图开拓钢铁行业新的贸易流通模式。这届“上海钢材贸易50强”及十大风云人物评比活动主旨是为业内强者展现自己搭建舞台,呈现多样生态环境下,沉稳应对挑战的钢贸企业和精英是如何着眼全局,创新求变、抢抓机遇,独占鳌头的,以此激励广大钢贸商对未来的发展树立信心。
2010年,上海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进程中,钢贸商以自身的求新求变,创新交易模式,创新流通模式,以“钢铁产业综合服务商”为战略定位,通过从传统贸易向现代流通的转变来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这六年的每一届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的主题,可以看出钢贸企业和钢材经营者经历的风风雨雨,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记录了“冰与火”洗礼的钢贸人将在促进上海钢材流通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中谱写下更加绚丽夺目的华彩乐章 !
如今,上海钢贸50强的评选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已成为上海钢铁行业一个品牌,促使钢贸企业健康成长的一个舞台。
但愿上海钢贸50强评选活动越办越兴旺。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
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