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神话的三维解读

导读: 沙钢神话 三维解读
关键字: 沙钢神话 三维解读

从45万元起家,到世界500强排名第366位,沙钢用3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冶金企业发展的神话。作为我市规模企业和冶金行业的“旗舰”,沙钢的发展对其它企业有没有示范作用,沙钢的经验对其它企业有没有借鉴意义,沙钢未来将走向何方?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稳定团结的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沈文荣坚信,“一个企业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关键是有一个稳定团结的班子,关键是这个班子能用心做事,踏踏实实,按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作为沙钢的“班长”,沈文荣自执掌沙钢以来,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他20多年如一日,不知疲倦拼命地工作,曾经在40个小时内马不停蹄地走了3个国家、考察了两个钢铁厂。在沈文荣的带领下,沙钢集团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始终保持着廉洁、高效、奋发、敬业的工作状态。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跻身世界钢铁强企之列,为振兴民族工业作贡献。沙钢领导的表率作用也激励着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沙钢上世纪70年代的班子人员全部退休。目前,50岁以上的进入班子负责关键工作;40岁左右的班子成员进入工作一线;还有30岁年龄段的进入集团公司班子。”沈文荣表示,“沙钢未来10年、20年班子的框架已基本形成,而且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创新发展的思维

“我做企业这么多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搞企业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创新思维,才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领先一步。”沈文荣直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创新的意识。”

纵观沙钢发展历程,也正如沈文荣所说,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从一个小钢厂起步,到搞轧钢、上高炉、上长流程、引进德国的650万吨生产线……每个阶段,沙钢都不忘创新,不忘开发新品,不忘加大投入,使得整个企业始终走在钢铁行业发展的前列。

“我们这些年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上百项重大创新成果,钢铁工业工艺流程的不少重大改革就发生在沙钢。”沈文荣举例说,电炉炼钢“吃铁水”,就是高炉炼铁出来的铁水可以直接进入电炉代替废钢原料炼钢新工艺,应该说彻底颠覆了世界钢铁工业的传统工艺。这项工艺实施后,不但使钢水的纯净度大大提高,而且吨钢电耗也大大降低,同时相关电炉的产量大幅增加,比设计能力提升了30%以上。

沈文荣介绍说,沙钢还大力加强科技进步载体建设,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2007年,以沙钢为依托的“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正式建立,使沙钢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保证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壮大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高端板材等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去年5月,沙钢与百年名校苏州大学合作成立的苏大沙钢钢铁学院,成为企业新的人才培育基地。

不断更新的目标

沙钢人坚信“发展是硬道理”。

“从沙钢本身来看,沙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不断登攀的创业史,也是一部科技领航、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优史。”沈文荣说,“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有沙钢的一席之地,我们始终坚持以强烈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在一个目标实现后,即又提出新的阶段目标。坚持不断发展,不断超越,才成就了沙钢的今天。”

2011年,是沙钢集团“八五”规划的开启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沈文荣分析说,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比较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铁矿石资源垄断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海运市场的不确定性不会消除。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钢铁产能过剩已是客观现实,想通过新建项目单纯在“量”上求得发展已经越来越难。但同时更应看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都使得钢材需求相应增加。另外,在政策层面上,国家鼓励大型优势企业推进兼并重组,钢铁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行业规范性将逐步增强。国务院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诸多垄断行业和新兴产业,为民营资本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

沈文荣表示,为了实现企业“八五”规划乃至10年发展奋斗目标,沙钢将坚持高扬科技创新主旋律,全面实施工艺装备结构、产品质量结构和市场营销结构等的调整优化工程,进一步做优做强钢铁主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前300名,将沙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一流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责任编辑: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