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的钢材市场在宽幅震荡中走到了年底。我们回顾市场发现,用传统的方法来判断市场的变化已经不足以让市场参与者获利,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共荣辱的时代也让我国钢铁市场与外部连接更加紧密,遭受到外部的影响也愈发严重。但无论外部因素怎么变化,钢铁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周期性仍然与国内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同步配套,保持自身的运行规律,只是在节奏上出现了明显变化。
如果以传统的分析方法来看待目前的市场,那市场应该说是完全符合底部特征的:不断降低的产量、不断走低的社会库存、相对于钢厂成本来说较低的市场价格以及央行近期第一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的行为使市场对于资金宽裕的预期不断增强。这四点完全符合三低一高的底部特征。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其他因素的话,那么这种底部特征的可操作性就明显不足。其中最让市场参与者头疼的就是较高的贷款利率,这让钢铁行业这种资金密集型产业犹如大量失血的病人,同时也让历年习惯于冬储的贸易商不敢轻易出手。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在传统年份中,历年年底的冬储行为都将为钢材市场价格带来需求利好,国内各地贸易商纷纷对第二年开春的市场需求进行押注,而这种押注每每得手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扩张时期,下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无论是房地产建设还是白色家电、汽车、机械、造船等板材方面的需求都处于不断扩张的时期,一旦这种增量的速度大于钢铁产量的增速,那么市场价格就会创出新高。尤其是在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中国政府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货币虚幻让大宗商品市场无比疯狂,货币超发累积出来的泡沫随着四万亿不断投入带来强大的需求。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让以房地产需求为主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价格快速上扬,这也让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得到一定的延后。但是随着刺激计划接近尾声,中国以及世界仍然没有走出危机,美国在QE1和QE2效果不佳以后开始谋划QE3,而欧盟则爆出主权债务危机,以至于威胁到欧盟的存亡。同时中国的出口也全面回落,在中国出口导向性经济受阻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关注国内消费,加快了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的步伐,并且提出西部第二个十年大开发的战略号召。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产业转移的前提是基础建设的完善,这也就解释了今年西部地区钢材市场价格全面走高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在9月份暴跌的时点上,西部地区的钢材价格跌幅比国内其他地区幅度大很多的原因。但市场走到现在,我们知道无论白色家电业还是造船业,无论机械制造业还是基础建设明年初的需求恐难有明显放大。特别是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情况下,PMI连续两个月维持在50以下,实体经济的需求对于价格的支撑明显受阻,而且国内政府对于房地产的严厉政策仍将持续,这就让我们对中后期市场需求难有乐观,而年底的冬储行为化为泡影,中小贸易商的蓄水池作用将难以体现。
以往钢市年底冬储行为伴随着社会库存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因为贸易商主动采购囤积所导致。而今年在钢市后期风险加重的担忧中以及资金流动性差的情况下,中间商社会库存愈发缩减。但后期社会库存有增加的可能,而这种增加则更多的是因为钢厂销量不佳导致的钢厂库存主动向社会库存的转移,所以市场更显悲观。倘若短期内钢材价格出现短期上行,一方面因为前期市场价格超跌的窄幅反弹,另一方面便是部分大型国企由于经营模式所导致的需求拉动,但其空间难以大范围体现。因此在年末建议各商家仍以“游击”策略谨慎操作,以防范后期钢市风险。(中华商务网 武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