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可能推升中国通胀压力

导读: 继欧洲央行之后,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期而至。多位研究人士提到,这类持续释放流动性的举措,可能有助欧美恢复增长,进而改善中国的外需,但中国也面临不确定性:通胀增添外力,而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关键字: QE3 中国 通胀压力 量化宽松

继欧洲央行之后,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期而至。多位研究人士提到,这类持续释放流动性的举措,可能有助欧美恢复增长,进而改善中国的外需,但中国也面临不确定性:通胀增添外力,而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对财新记者表示,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影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中国经济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同时中国外汇占款增量上升,央行降准与降息空间均有所下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同样认为,欧洲推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美国推QE3,中国不必跟进,因为欧美宽松降低了中国继续宽松的必要性,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压缩了中国继续宽松的空间。

美联储的决策于北京时间今天(9月14日)凌晨公布后,全球商品期货全线走高,美元指数不断下行,一度跌破79。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经研究室研究员张茉楠也认为,欧美先后“放水”,将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从而对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形成输入型通胀压力,而此时中国经济增速却在低位运行。

不过,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虽然QE3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但由于中国没有强劲需求,其影响有限。

他认为,在美国利率已经接近零的情况下,QE的刺激作用在递减,财政政策的效果可能更大,全球经济萧条,需求不足,美国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高企。

另一方面,研究者也认为,QE3对中国在出口等方面有些益处。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QE3有助于美国经济企稳,并拉动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长远看对中国出口有利,但由此可能出现的美元贬值、人民币走高又对中国出口不利。

“不利影响来得快,有利影响要等到美国经济好转后慢慢体现出来,很难说是不是利大于弊。”他称。

屈宏斌则明确表示,QE3对中国利大于弊,美国经济企稳对中国出口有利,也可能缓解中国资本流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此前也有类似看法。他称,QE3推出对中国利大于弊。不仅对中国外部需求有改善作用,也有利于中国宏观政策在“稳增长”和“控房价”之间寻求平衡。QE3推出后,将有助于抵消中国资金流出压力,从而缓解中国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压力。而这种被动式的宽松,有利于增加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张茉楠则表示,美国推出QE3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虽然欧美新一轮量化宽松可能在一定程度会使得欧美经济出现短暂企稳迹象,这对中国的出口短暂是有利的。但是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流动性不足,而同样是需求不足,货币政策的放松解决不了需求问题。

对QE3的成效,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的观点都有所保留。连平称,QE2效果已经明显递减的情况下,新举措效应必须大打折扣。

刘煜辉认为,整体感觉,尽管一个正式计划(QE3)公布,但语境中相机抉择的因素强,更似过去一年美联储政策的自然延续。

(关键词:QE3 中国 通胀压力 量化宽松)

 

(责任编辑: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