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刚需:增加房源供给更重要

2012-11-9 8:54:3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期,各地又陆续掀起公积金改革新政,住房刚需应增加房源供给更重要。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测,目前全国已有约30个城市微调公积金政策刺激楼市,其中,20多个城市上调了公积金贷款额度。

除上调贷款额度外,不少城市还推出公积金异地互贷、子女买房父母可成为共同还款人、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等“宽松”政策。住房公积金政策放宽,这一对购房人来说的利好消息,是否应被视为各地政府的“托市”之举,并影响楼市调控,进而加重房价上涨预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满足住房刚性需求”应是多地公积金政策微调所能发挥的主要作用。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目前楼市总体成交量不太乐观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不应被看成是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松动的表现,因为其主要在满足消费者住房刚需方面发挥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各地放宽公积金政策在满足消费者刚性需求的同时,势必会对房价上涨产生一定压力。而解决百姓的住房需求,更应从全面的角度去考虑。与放宽公积金政策刺激楼市相比,增加房源供给显得更为重要。

在范建军看来,满足消费者的住房刚性需求有多种办法,而非只有鼓励买房一种,鼓励租房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他认为,中国居民目前的收入结构呈金字塔式,买不起房子的人仍占多数。这就需要建立更为发达的租房市场,从而提供大量的、更规范和更稳定的租房市场房源,来满足百姓的住房需求。

“目前个人租房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预期不稳定,今天租房,可能明天就被撵走。而这也是令很多人想买房的原因。”范建军认为,增加房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供给上: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更应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鼓励社会资本依靠上市、发债、贷款等融资渠道,积极加大房源供应。

“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商建专门出租的房源,并鼓励其成立租房公司,而政府应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扶持,并给予相关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配套措施。”范建军表示,像在德国、法国等一些房屋租赁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都会设立相关倾向于租户的法律,以保证租户可以长期、稳定地租住。据悉,在德国,租房的人群高达80%。

 

(关键字:住房 刚需 房源 供给)

(责任编辑: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