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开启“美丽包钢”新扉页

2013-2-17 9:11:02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刘曙光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钢铁,被称作黑色金属。因此,钢铁企业也被称为黑色冶金。定义虽无法改变,但如今的包钢,正通过世界一流装备和产品结构调整,给黑色冶金增添“绿色元素”。绿色制造,正开启“美丽包钢”新扉页

绿色概念:指导企业“绿色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和政策“红线”约束,“绿色制造”概念正被酝酿催生。近年来,负能炼钢、短流程轧制、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相继落户包钢,一大批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装备包钢。“绿色制造”,带着时代的新风扑面而来,被包钢广为接受。

绿色制造,关键在于生产与环境,核心在于资源与效益。如何利用更少的能源制造价值更高的产品,是包钢矢志不渝的情怀,也是大型国有企业当今的责任、未来的承担。近年来,包钢改变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加大工艺、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强化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全流程清洁、低耗、高效的生产工艺流程,正在包钢多条生产线上释放绿色能量。着力推进“绿色制造”成为包钢新时期的行动宣言。

“460”:布局无缝管“绿色平衡”

1月29日晚至30日早,无缝厂直径460毫米生产线迎来了第一个班达产,505支输送流体管带着余温滑下生产线。

据无缝厂生产部副部长苑洪彬介绍,相对陈旧的直径400毫米机组也可以轧制这批输送流体管,但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无缝厂还是将这笔订单交与“460”机组生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愿意花更大的价钱购买质量相对更好的产品。

钢铁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造成买方市场的“活跃”,同样的价格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因此,质量与效益兼顾的产品优势更为明显,竞争力更强,“绿色制造”也因此成为包钢未来转型的必然。

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460”生产线于2012年建成,与1971年投产的“400”机组相比,有着三代的代差。在“460”生产线上,世界最先进的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生产工艺,在线测径、测厚、漏磁探伤等完备的质量保证手段,50米环形加热炉等新工艺的应用,可以使包钢无缝钢管生产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记者从销售公司了解到,“460”、“159”所产的无缝钢管,要比“旧线”吨材产品挂牌价高出50元,“绿色制造”效益由此可见。

“2号线”:拓展品种诠释“绿色效益”

如果说包钢无缝钢管“绿色制造”落笔于产品升级和装备的互补平衡,那么公司钢轨生产的“绿色改造”,则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种的全覆盖。在轨梁厂2号轧钢生产线上,包钢播种下的绿色概念正焕发出浓浓绿意。

2号生产线改造得益于1号线投产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功。轨梁厂1号线于2006年投产,推动包钢连续四年钢轨产量世界第一,并相继获得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和冶金产品实物质量最高奖——“特优质量奖”,包钢钢轨凭借1号线的绿色制造,赢得了效益也赢得了口碑。

2号线与1号线系出同门,均由德国西马克公司精心打造。鉴于1号线的上佳表现,后期引进的2号线更加身手不凡。优势与潜质并存的2号线,主要以400至1000毫米大型H型钢、钢板桩、贝氏体钢轨、起重机钢轨以及道岔钢轨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打。两套万能轧机的配备,实现了包钢钢轨、型钢生产真正意义的“万能”。

2号线投产后,轨梁厂210万吨的产能世界领先,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为核心的钢轨生产,将赋予包钢“绿色制造”以新的内涵。

可喜的是,随着包钢旧体系改造完成,今年即将陆续投产的新体系项目将成为包钢“绿色制造”的续接。可以预见,这项着力突出结构调整的大型系统工程,将成为包钢“绿色制造”的新典范。

绿色链接: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这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

(关键字:美丽 包钢 新扉页)

(责任编辑: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