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钢市似乎出现了“转机”,各地资源频繁拉涨,个别地区累计涨幅达到近150元/吨,延续近两个月的建筑钢材市场重见 “曙光”, 行情的突然转好,重新给了市场贸易商信心,从近几日各地市场调价情况来看,不难看出被压抑许久的贸易商终于得到集中释放机会,市场涨价氛围很浓,其中也不缺乏因对短期内行情看好而封库惜售的情况。
对于此次价格的反弹,基本面消息提振作用比较明显,唐山钢坯的强势反弹,钢材期货的持续飘红,加之前期价格累计跌幅较大,阶段性底部初步形成,并且沙钢、河钢等主流钢厂7月上旬一致的平盘政策,一方面使得市场倒挂格局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也令贸易商在亏损压力之下主动下调价格的意愿在减弱,这样在利好消息支撑下,市场“普涨“行情出现。
虽然市场价格在涨,但是针对近期反弹行情的持久性问题,要先打一个大的问号。冷静考虑之后,发现诸多因素并不支持当前价格持续反弹,下面笔者针对当前价格为何不能持续反弹给出几点理由以供参考。
淡季效应迫使下游需求难释放
6-7月份,国内高温、降雨天气不断,建筑钢材市场的淡季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给原本就很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随着雨水天气增多,下游工地工程进度受到影响非常大,终端需求量相比之前减少许多,据了解,不少终端工地为避免因降雨影响工期,之前几个月一直抓紧时间进行主体建筑,目前很大一部分工程已经进入内外装修阶段,而新开工工程增加量却很少,整体的需求量减少的非常明显。
粗钢、成品材产量不降反升
纵观今年前半年我国粗钢产量情况,其日均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其中五月份粗钢日产量224.35万吨,远远高出去年同期水平线,并创历史新高点,如此巨大的产能,终端企业根本难以消化,照此估算,年产7亿多吨的粗钢产能将会给整个钢材市场带来巨大的消化压力。在看成品材产量情况,五月份,国内线材产量1325.1万吨,线材日均产量42.75万吨,同比增幅2.07%;螺纹钢产量1683.5万吨,日均产量54.31万吨,同比增幅14.40%。自今年以来,成品材产量大体呈月月创新高趋势,五月螺纹钢、线材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位,且总产能达到3000多万吨,这个数据着实令钢贸商们心生忧虑,在国内经济运行疲软大背景下,终端需求低迷状态短期内根本无法有明显好转,供需矛盾尖锐化问题会越发突出,并将长期施压于钢材现货价格。
库存消化水平整体下降
自进入六月份以来,国内主要市场库存下降速度均是放缓的节奏,其中华北市场再次显得尤为显眼,近期以京、津为代表的华北市场,由于雨水天气的突然增多,工地工程放缓,需求大幅减少,库存下降速率明显放缓。截止到6月28日,全国主要市场建筑钢材库存总量936.84万吨,环比5月底下降102.2万吨,降幅为9.84%。分城市来看,上海、杭州、广州三大市场的库存水平为50.27万吨、63.9万吨和67.2万吨,较上月底降幅水平在9.91%-17.04%之间,北京市场则以54.31万吨的库存水平,环比上月降幅3.21%,远低于其他市场降幅。需求的转弱使得贸易商手中的资源量上升比较明显,虽然近几日成交出现好转,但是这种好转仅仅是相对前期而言,市场库存基数上升预期依旧在逐渐增加。
“钱荒”问题凸显 后期资金趋紧
近来国有商业银行“钱荒”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钢材市场多少出现一些恐慌情绪,仿佛一小波金融危机的袭来一样,不但给资本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并且实体经济的资金链又要接受一次考验,对于作为大宗商品的钢材来说,巨大的资金需求将会受到抑制,虽然这种抑制作用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太大效果,但针对中后期而言,钢贸商融资、贷款难度将会加大,在这种顾虑之下,倘若出现连续成交不畅情况,贸易商很有可能会在资金压力影响下主动选择下调。
市场心态不稳 上涨后价格缺乏有效支撑力
上面笔者也提到,此次价格的反弹多为基本面消息短期利好刺激,致使贸易商心态发生转变,而市场实际成交量仅仅是相对于前期而言的一个略好水平,且上涨之后的价格绝大部分在依靠贸易商“良好”心态支撑,不过贸易商此时的心态并不稳定,一旦利好消息消化殆尽,任何一条利空消息的袭来都可能使贸易商心态转为悲观,届时没有实际需求有效支撑的价格也就很难继续拉涨。
综上所述,低迷需求的淡季、不降反升的产能、消化水平下降的库存、后期趋紧的资金面、以及不稳定的市场心态都将抑制钢价的继续拉涨,因此虽然短期内价格出现反弹行情,但后期下行压力依旧巨大。(中华商务网 赵悦)
(关键字:建筑钢价 反弹 后期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