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三月中旬,建筑钢市并未迎来“金三”旺季,反而近期接连遭受多重利空因素打压,行情走势低迷,部分市场现货价格连创新低,贸易商心态悲观,对后期市场缺乏信心。
据中华商务网价格数据监测显示,截止三月初到目前,沪、杭为代表的华东市场,线材累计跌60元/吨,螺纹钢累计跌70元/吨,京、津为代表的华北市场,线材累计跌30元/吨,螺纹钢累计跌70元/吨,以武汉、广州为代表的中南市场,线材累计跌40元/吨,螺纹累计跌60-70元/吨,西南成都螺纹钢累计跌50元/吨,西北西安螺纹钢累计跌50元/吨,线材累计跌40元/吨。分品种看,螺纹钢跌幅相对较大,而分区域来看,华东市场相比其他地区更加弱势,特别是线材品种跌幅最大。
近期大宗商品、证券市场接连遭重创,沪铜、沪螺纹、大商所铁矿石、焦煤、焦炭多个合约跌停,其中铁矿石甚至两次跌停,沪指也跌破2000点大关,悲观气氛迅速蔓延至现货市场,终端采购热情大幅减退,贸易商也在悲观气氛影响下,连续下调价格,这样月初小幅上涨那一部分价格逐渐回吐并掉头下行,这是最近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症结所在。
从此次大宗商品市场以及证券市场行大范围走低可以看出,目前金融市场对于国内外经济的敏感度大大增强,因一个中国上市科技公司债务违约问题,引发了大宗商品期货的全面暴跌,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这也进一步证明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在逐步弱化,其商品属性在逐步回归,这对于后期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上面提到,在三月前半月这段行情中,华东地区表现更显弱势,这主要是终端需求的连续萎靡所导致,自春节过后以来,华东地区由于下游工地开工晚、工程进度缓慢、新开工工地减少等诸多因素导致市场成交持续低迷,成交量一直上不去,据统计上海地区在3月前半月终端采购量持续低位,并且有逐周递减的趋势,平均周终端采购量仅在11000吨水平线上下,这相比去年同期26000吨水平减少了一半还要多,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市场就要好很多,以华北地区北京市场为例,市场大户成交总量早已恢复至20000万吨水平,相比去年同期仅减少4000-5000吨左右。
另外沙钢、永钢等华东一线钢厂集体下调出厂价格,也给当地传递了明显的悲观信号,两大主流钢厂上、中两旬螺纹钢累计下调90元/吨,高线、盘螺累计下调了80元/吨,近百元的跌幅一方面体现出钢厂同样对后期市场没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当地市场现货价格下行空间,在利空消息不断袭来的促使之下,价格下行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对于后期价格走势,笔者认为目前利空因素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短时间内或将持续。首先需求是个大问题,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956亿元,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3万平方米,下降27.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279万平方米,下降29.6%。房屋竣工面积12418万平方米,下降8.2%;房地产市场作为建筑钢材品种的主要用钢终端,其投资增速回落以及新开工面积大幅度下降直接会影响到需求释放,而目前现货市场成交量始终上不去也是需求释放不理想最直接的体现。
其次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我国粗钢产量13080万吨,同比增长1.7%;日均产量221.7万吨,较去年12月增长10.2%。1-2月份全国钢材产量16573万吨,同比增长4.9%;日均产量280.9万吨,较去年12月下降3.7%。从钢材日产数据小幅下降可以体现出,国家近期通过环境污染治理,限制钢厂产能初见成效,不过由于降幅较小,其产能基数仍然巨大,供大于求状态将会长时间存在于钢材市场。
再次库存高企问题也不容小视,自春节过后以来,国内螺纹钢社会库存总量始终在1000万吨以上,截止到目前,国内螺纹钢总库存为1038.14万吨,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类比近两年的三月份,市场库存量都是高位,且去库存进度非常缓慢,往往会给价格增加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外原材料价格远低于去年同期,截止到目前唐山方坯价格2870元/吨,这个价格还是连续两天反弹之后的价位,而去年同期价格在3250元/吨,近400元的差距; 63.5%进口印矿价格也降到了109美元/干吨,去年同期价格在141美元/干吨,近30美元的差距,上游原料价格大幅走低,使得后期钢材的生产成本线下移,这大大降低了现货价格的成本支撑力。
而笔者之前也提到,目前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在逐渐弱化,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反映特别敏感,经过前几日的暴跌,近两日期钢开始由绿变红,市场心态又紧随波动,由弱转强,价格也有了那么点儿超低反弹的意思,北京、上海等主流市场价格小幅反弹了一点,但是现在市场面对的上面所提到主要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价格反弹空间不会很大,短期之内市场会在多空博弈中维持盘整格局运行。(赵悦)
(关键字:建筑 钢价 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