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公司设备部优化油品品牌结构,实行油品运行状态监测等措施,实现了设备的及时、正确、合理润滑,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油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吨钢油品消耗0.227千克,吨钢资金消耗7.04元,液压油添加指数0.47,均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优化油品品牌结构,推进跨界合作。京唐公司引进大量国外设备,按照外方要求,这些设备必须使用进口润滑油品。但进口油品不但品牌繁多,缺乏统一性,而且大量占用库存资金,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为降低成本,设备部调整思路,对于设备用油,从设备的运行工况及技术要求入手,对油品种类进行了大规模整合。在此基础上,该部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分析及油品混兑试验,取消了一批供应困难、价格高昂且可替代的油品。此外,他们还充分利用优秀油品供应商在技术、科研、仓储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专家现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目前,主要油品供应商已由投产之初的22家下降到11家,润滑油种类由246种下降到158种。
实行油品运行状态监测,全面推行按质换油。该部与中石油合作建立一座油品化验室,可进行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空压机油以及各类润滑脂的常规理化项目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酸值、粘度、水分、闪点、倾点、油品清洁度(NAS1638)、抗乳化值、空气释放性等。另外,还能进行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的检测。该化验室每年可检测油样440多个,为保证按质换油的推广,促进设备顺稳运行及检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推进油品国产化工作,实现降成本增效益。油品国产化是降低油品采购单价的重要措施,也是基于技术手段的重要降成本措施,此项工作不但可以节约资金,还可以促进品牌整合,降低库存占用。经过指标比对,牌号选定、混兑实验,初期上机试验,初期跟踪分析,全面推广试验,后期跟踪分析等几个阶段。截至目前,该部已进行了热轧2250除鳞泵汽轮机油、冷轧1700及2230液压油,热轧2250及1580设备用润滑脂,热轧2250工作辊轴承脂,炼钢3、4号连铸机用润滑油等在内的17项主要油品的国产化工作,累计节约成本700余万元。
科学规范油品仓储、配送。润滑油品的存储必须要符合一定条件恶劣的存储条件将直接造成油品变质及包装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设备部经过多次与中油首钢(北京)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协商,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一座面积1523平方米,可容纳油品2376桶(200升/桶)的润滑油库,并科学配备货架、叉车运输车辆等配套设备,对润滑油品实行统一配送,保证了各类油品安全存储和及时发放,同时也减少了机旁存油量。
(关键字:首钢 油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