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李克强:目前赤字率只有2.3% 要加大减税力度</h1>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1">
	<span>2015-11-13 9:56:29</span>来源:<span>央视</span>作者:<span></span>
	</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2"><a title="投稿" class="v2_content_ico01">投稿</a><a title="打印" class="v2_content_ico02">打印</a><a title="收藏" class="v2_content_ico03">收藏</a>
	<!-- Baidu Button BEGIN -->
<div class="bdsharebuttonbox">
<a class="bds_more" data-cmd="more">分享到:</a>
<a title="分享到QQ空间" class="bds_qzone" href="#" data-cmd="qzone"></a>
<a title="分享到新浪微博" class="bds_tsina" href="#" data-cmd="tsina"></a>
<a title="分享到腾讯微博" class="bds_tqq" href="#" data-cmd="tqq"></a>
<a title="分享到微信" class="bds_weixin" href="#" data-cmd="weixin"></a>
<a title="分享到人人网" class="bds_renren" href="#" data-cmd="renren"></a></div>
</div>
<script>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0","bdSize":"16"},"share":{}};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script>
<!-- Baidu Button END -->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3">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4">导读:</b></li>
			<li>201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明年起至2020年的未来5年时间,我们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成功跨越横亘在前进路上的“中等收入陷阱”。</li>
		</ul>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5">关键字:</b></li>
			<li>减税 力度</li>
		</ul>
		<div class="clear_hu"></div>
	</div>
	<div class="over_x"><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margin-top: 10px; text-indent: 0px; font: 13px/24px Simsun;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bottom: 0px;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8,58,58);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nbsp;&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怎么破?总理这么说!</p>
<p>  &ldquo;二战后,有上百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其中只有极少数跨过了&lsquo;中等收入陷阱&rsquo;。&rdquo;在11月9日的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说。</p>
<p>  201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明年起至2020年的未来5年时间,我们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ldquo;十三五&rdquo;规划的核心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成功跨越横亘在前进路上的&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以下是李克强总理给出的5个论断。</p>
<p>  跨越&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不仅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p>
<p>  &ldquo;十三五&rdquo;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现在的汇率水平和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如果中国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那么我们的人均GDP就可以在2020年达到1.2万美元,如期实现小康目标。这也意味着,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基本跨越了&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目标。</p>
<p>  历史上很多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往往就会出现停滞,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现在也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走势低迷。一些机构推测,短期内不可能快速复苏;另一方面,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叠加,新旧动能转换异常艰辛。</p>
<p>  但我们必须要确立一种观念:跨越&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不仅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如果我们按照目标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可成功跨越&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当然,机遇越大,困难和挑战也就越大。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一目标时,困难和挑战可能会变得前所未有。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同时,也要更加坚定信心、上下同欲,奋力跨越&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
<p>  现在我们碰到很多困难,有国际的,有国内的,但也有许多自身的原因</p>
<p>  大家刚才都认为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横向看,IMF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明确,今年全球GDP增长预期和全球贸易额都处于2008年以来最低值。纵向看,我们现在的增速是建立在10万亿美元高基数上的,今年GDP增长1%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增长1.5%、10年前增长2.6%。事实上,这两年我们的增速虽然在放缓,但增量的绝对值却一直在增加。如果能持续保持这样的势头,就是很了不起的成绩。</p>
<p>  现在我们碰到的很多困难,有国际的,有国内的,但也有许多自身的原因。现在我们的企业、行业、地区发展普遍出现了分化现象。同一个行业,有的好,有的差,反差还很大;同一个地区,两个省紧挨着,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反差。所以刚才有专家认为,&ldquo;不作为&rdquo;的问题很大。当然,对于企业来说,还有一个&ldquo;怎么作为&rdquo;的问题。要瞄准新目标,学习新本事。</p>
<p>  充分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价格政策,适时适度进行&ldquo;逆周期调节&rdquo;</p>
<p>  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要充分运用好能够利用的财政、货币、产业和价格政策,适时适度进行&ldquo;逆周期调节&rdquo;。</p>
<p>  财政政策方面,刚才几位专家都讲了,我们还是有潜力的,目前赤字率只有2.3%。这个潜力用来干什么?还是要加大<b>减税</b><b>力度</b>。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企业活了,就业有了,支撑未来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p>
<p>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还很大。我国的交通网络密度只有欧洲的1/3、北美的1/4;内部看,中西部地区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中国经济要平衡发展,就需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公私合营(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金融也可以提供支持。</p>
<p>  货币政策方面,大家普遍认可融资成本正在下降,我们还可以继续采取逆周期调节的办法,让融资渠道更通畅,成本更低。还有地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金融工具都可以灵活使用。</p>
<p>  产业政策方面,这几年PPI连续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看不到逆转趋势,怎么办?还是要在产业政策上想办法。比如钢铁产能虽然过剩,但模具钢、超强钢还是需要进口。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提升产业档次,延伸产业链。</p>
<p>  价格政策方面,要尽快落实商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的政策。</p>
<p>  现在,我们很多调控手段确实处于两难选择,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既有利于推动当前发展,又不给未来留后遗症。总而言之,要做到趋利避害。</p>
<p>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p>
<p>  五中全会明确的&ldquo;五个发展&rdquo;中,&ldquo;创新发展&rdquo;排在第一位。创新应该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要靠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p>
<p>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有9亿劳动力,有1.5亿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人才,这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问题是怎么把这些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30多年前,我们的农村改革就是通过放开不必要的管束,给农民充分自主经营权。现在我们的生产力仍然受到很多束缚,改革可以释放的红利依然很大啊!</p>
<p>  我们说,改革最大的红利,就是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13亿人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把9亿多劳动力的智慧发挥出来,由过多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过去我们说人口红利,靠的是低成本劳动力,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劳,现在光靠勤劳不行,还要靠智慧。所以,要推进&ldquo;互联网+&rdquo;、&ldquo;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dquo;、&ldquo;中国制造2025&rdquo;,实际上这是在推进中国产业的变革。</p>
<p>  推进互联网+&ldquo;双创&rdquo;+&ldquo;中国制造2025&rdquo;,这里面包含新工业革命,也包含服务业的变革</p>
<p>  推进&ldquo;互联网+&rdquo;、&ldquo;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dquo;、&ldquo;中国制造2025&rdquo;,这里面包含新工业革命,也包含服务业的变革。</p>
<p>  有人说,今天不去拥抱互联网,明天就可能被互联网肢解。刚才有的企业负责人讲得很好,线上线下其实没有那么严格的分界。不仅互联网企业,实体店也能上线。我们许多传统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思路不能光喊在口上,而要加快步伐,力争实现突破。</p>
<p>  中国人不仅勤劳,还有智慧。我们在电商这方面走得很快,现在也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电商以外的新路:让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与&ldquo;互联网+&rdquo;结合,通过&ldquo;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dquo;,推进&ldquo;中国制造2025&rdquo;,力争在5年内形成新的动能,为跨越&ldquo;中等收入陷阱&rdquo;提供动力。</p>
<p>(关键字:减税 力度)</p></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4">(责任编辑:0109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