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照钢铁、包钢近两个月相继传出裁员传闻之后,本周媒体又报道了武钢可能裁员超万人的消息。前天晚间武钢对此作出澄清,称目前并没有“裁员”,媒体所报道的“内退”、“临时歇工”等措施并没有改变职工的劳动关系和薪资关系。但武钢承认目前行业的严峻形势影响了企业效益,职工收入也随企业效益变化出现浮动,“没有完成工作目标的将被最高扣除20%的绩效”。
武钢:“减员”与“裁员”有本质区别
武钢前天夜间在公司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幸福武钢”上发布声明,其中称目前并没有“裁员”,媒体所报道的“内退”、“临时歇工”等措施并没有改变职工的劳动关系和薪资关系。据悉,武钢股份的薪酬采用“基薪(岗薪)+绩效”模式,其中,绩效部分随企业效益波动而作相应浮动。由于国家对中央企业有“工效联动”的要求,因此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变化同步浮动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所谓的“全员减薪20%”,则是因为武钢集团近两年一直对全体员工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没有完成工作目标的将被最高扣除20%的绩效。同时,武钢集团外宣办也表示,本次媒体报道的是武钢集团下属直管控股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这份《武钢股份各单位减员优化目标》并没有报道中的“裁员”二字,文中所提到的“减员”与“裁员”有本质区别,目前“内退”、“临时歇工”的员工劳动关系还在武钢,并且武钢仍继续支付部分薪资和五险一金。
钢铁工业进入“寒冬”已是不争事实
其实,类似武钢这样的传言加澄清的模式并非首次,
钢铁产量饱和后减产时代已来临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此前表示,今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8%,粗钢产量8.06亿吨,同比下降2.1%。未来无论钢材需求量还是粗钢产量都将持续下降,中国钢铁业将进入“减量发展”阶段。
研究员马忠普认为,今年全国粗钢产量多年来首次减产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目前钢铁产量饱和后减产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次国家采取的是让市场倒逼起作用,因此钢铁破产企业也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一些资金链断裂的僵尸企业会退出市场。高盛在
(关键字:钢铁业 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