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打造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化全球化的重要命题。目前已公布"十三五"规划建议的20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黑龙江、贵州在内的11省份现已申报建设自贸试验区。
与此同时,中国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以来的首个战略性、综合性文件于昨日印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包括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的8个措施,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在周边、“一带一路”、全球这三个层次的规划。
2013年9月,国内首个自贸区落户上海。2014年12月设立的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团队中,福建瞄准台海贸易,天津辐射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广东则与港澳的区域联动。四大自贸区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在金融、航运、娱乐、电信、医疗、工程等领域试点开放。
设立自贸区对当地经历发展的积极意义无可厚非,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共开设22726个自由贸易账户,收支总额8925亿元,186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收支总额2234.4亿元。
截至今年7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4883家,同比增长119%,注册资本803.5亿元,同比增长297%;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8万多家,注册资本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旨在服务对台贸易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海港对台进出口货物642.5万吨,同比增长4.3%,闽台函件56.5万件,同比增长1.1倍。
开放型经济成为多地未来五年谋篇布局的重头戏,各地的“十三五”规划中,多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政策布局,设立自贸区也备受亲睐。
除了浙江、黑龙江、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广西、海南等11个已申报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省份,山东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也提出要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另据报道,江苏、重庆的自贸区方案均已成型上报。
针对是否增设自贸区的问题,商务部在11月提交的报告明确表示,由于上海之外三地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营时间较短,试点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待四地试验区运营一段时间后,联席会议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试点情况总结评估,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向国务院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第二批自贸区现已筛选出21项改革经验,8个创新实践案例,已经由商务部上报国务院,近期有望获批并开始向全国适合的地区推广。
(关键字:自贸区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