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怎么抓?习近平两会六次讲话,给2016年工作“划重点”。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交出合格答卷,这些重点可不能忽视。
1、扶贫: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三天之内两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足见扶贫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具体怎么干?贪大求全、虎头蛇尾不行,习近平告诫“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一刀切、“撒胡椒面”也不行,习近平要求找对“穷根”、精准扶贫。
当下,在一些贫困地区,“父贫子穷”这样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脱贫又返贫”导致扶贫“功亏一篑”的情况仍然存在,对此习近平开出“药方”: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总书记已下达了任务、支了招,接下来就该领导干部按照“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的要求大显身手了。
2、生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不能欠子孙债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一直是习近平关注的重点。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两度强调生态保护。
为何如此重视生态保护?习近平一语点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他表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强调保护生态,那发展怎么办?在习近平看来,两者并不冲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在黑龙江代表团时,习近平再次重申他的理念,并表示,“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将生态保护作为工作重点,习近平考虑得很长远:“我们不能欠子孙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两会两度强调生态保护,习近平告诫各位干部,“一定要履行好责任,为千秋万代负责,要有这种责任担当”。
3、干部:既要严管又要关心,重用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为乱作为的干部敲警钟,也要为善作为的干部鼓信心。习近平在黑龙江代表团提出,“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
“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在当前不少改革硬骨头要啃、许多改革举措要落实的大背景下,习近平的这番话无疑释放出新的选人用人信号: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将被重用!
针对当下一些干部有心干事却又因各种顾虑而不敢作为的现象,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严管不作为、乱作为,鼓励敢担当、善作为,相信有了这样的选人用人指挥棒,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将被有效调动起来,更多的改革举措将落地。
4、改革: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
改革是习近平关切的重要话题之一。今年两会,习近平六到团组多次谈及改革,各有侧重点,透露出今年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国有企业发展,没有现存的“金娃娃”摆在那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已经划定、要求已经提出,相信今年这三大改革将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5、农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对农业,习近平一直很重视。今年两会,习近平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专门谈了农业工作,既指出了认识论,也道出了方法论。
当前,我国农业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习近平给出了新判断,他说,“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农业领域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怎么改?习近平支了四招: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以科技为支撑;三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四是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对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特别重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在参加审议时再次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6、军队:加强创新,增强军队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工作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