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钢汉钢多举措推进“治亏创效”

2016-5-10 12:38:17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孙立刚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原来的5个主体单位被压缩至2个;炼铁事业部高炉燃料配比在加入50%二级焦炭的情况下,依然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钢轧事业部钢铁料消耗为1037千克/吨,接近全国先进指标……面对钢铁行业巨大的生存压力,陕钢汉钢公司把提质、提效作为“治亏创效”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支撑点,深化改革,强化管控,挖潜降本,以期在钢铁“寒冬”中赢得主动。

机构瘦身———划小生产主体核算单元

2015年底,汉钢按照划小核算单元的思路,对公司八大生产主体单位实行“瘦身”,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先后成立了炼铁事业部和钢轧事业部。炼铁事业部囊括了烧结厂和炼铁厂所有职能、生产技术部炉料优化职能,以及物资总库原燃辅料、混匀矿、煤焦系统、翻车机管理职能等;钢轧事业部则整合了炼钢厂、轧钢厂所有职能和科技发展部新产品开发实施职能,集中板材研发的优势资源等。这样一来,原来的5个主体单位被压缩至2个。

整合后,各事业部主动适应外围条件变化,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操作思路,进一步激活了业务单元的创效活力,资源利用更集中、更充分,钢铁主业各工序间相互协同能力和创效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经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深入挖潜———找准铁前成本的“定海神针”

实施铁前一体化管理,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炼铁生产成本,而降低成本的前提是保证高炉生产长周期高水平顺稳运行。炼铁事业部成立后,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一心、相互补位、协同共进的工作氛围,为铁前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是3个厂,管理层级过多,界面复杂,在生产上各有各的指标要求,各有各的考核机制,很难形成合力。现在不一样了,整合到一个事业部,实行铁前一体化管理,大家必须向着一致的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确保炼铁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谋篇布局,这就需要铁前系统各个生产单元树立铁前‘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工序服从意识。”炼铁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使炼铁效益最大化,汉钢狠抓铁前系统成本控制,以“低温烧结”工艺为突破,动态调整混匀料结构,深入挖潜低温烧结技术,不仅达到了炉况顺行、指标改善的既定目标,而且实现了月降本百万元的突破性目标。

此外,炼铁事业部加强人员操作、水分控制、布料操作,提料温降消耗,落实设备维保包机制,并成立了高炉工作小组,着重从炉况操作、设备保障、外委保障等方面入手,保障设备平稳运行。目前,该事业部高炉燃料配比在加入50%二级焦炭的情况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降低20千克/吨,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烧结综合返矿率达到16.8%,同比降低13.2%;固体燃料单耗同比下降5千克/吨。

深度配合———挖掘钢后增效动力

为有效挖掘钢后系统增效的动力,钢轧事业部成立后迅速融合,通力协调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成立了钢后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废减损攻关组、降低炼钢工序成本攻关组、降低轧钢工序成本攻关组、新产品开发攻关组等。

同时,钢轧事业部严抓成本管理,建立了钢轧事业部成本绩效管理体系和调度四大班纵向和工段横向成本核算体系。工段长直接负责工段内部成本管理工作,工段每天核算当班所有生产消耗,生产调度系统核算调度大班成本消耗情况,形成了从铁水、废钢等原辅材料到成品钢材的动态成本控制流程。

钢轧事业部还建立了以生产调度系统纵向管理为核心、以工段横向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全覆盖的生产管理新模式,以“影响就是事故”为生产管理基本原则和要求,使整个生产流程更加清晰,降低生产运行安全风险和各类成本消耗。

目前,钢轧事业部钢铁料消耗达到1037千克/吨,接近全国先进指标;石灰消耗同比降低10千克/吨;新水消耗0.05立方米/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合金成本降低了约15元/吨钢。此外,钢轧事业部还成功开发了优碳钢、焊丝钢、弹簧钢、钢绞线用钢等5大系列、12个钢种、21个新产品。

 

 

(关键字:治亏创效)

(责任编辑: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