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充裕,银行钱多没地方去,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少,而且坏账率也高,银行不愿意贷给实业,很多行业还处在过剩去产能阶段,资金又只能往房地产流;而贷给央企、国企、大房企、上市房企是最安全的。”某国有银行公司贷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这跟2009年4万亿时候相似,央企的融资成本低,到处拿地。
一个最近的例子是,6月2日,京基集团与中信银行签下了300亿元的授信额度。而这仅仅是银行信贷资金支撑房企的冰山一角。
信达地产近期在杭州123亿元拿地、上海58亿元的抢地举动,也表现出完全不差钱。信达地产背后的信达资产是国内首家负责收购并经营金融机构剥离的本外币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隶属于中国财政部。
仅仅从货币发行量看,去年第四季度全国广义货币增长了约4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M2的增速大概在5万亿元的水平,即两个季度新增货币约9万亿元。
除此之外,去年以来流行的公司债发行规模异常大。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房企发行公司债约3000亿元,同比增长18倍。而中证协的另一个统计显示,去年房地产公司公司债规模达4282亿元,占全年公司债规模的42.87%。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房企借贷简单容易,成本又低,有钱了自然会去土地市场高价抢地。如华侨城日前发行的35亿元公司债,利率低至2.98%。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地王”频出,面粉贵过面包,这也预示着开发风险,尤其是在政策面预期收紧的市场背景下,“地王”项目将面临被调整的风险,出售时可能会降价。
张宏伟称,有公司定位于做高端精品,拿完“地王”后号称可以做“高溢价”,因此在拿地的时候也不惜代价频频拿“地王”;但是,在今年下半年楼市进入调整期之后,“高溢价”就很难实现。同时,由于这类公司产品线偏高端,能够买得起高端产品的客户往往被限购限贷,会导致“地王”楼盘成交不是很理想,难以实现溢价收益,最终影响这类企业的资金面。
借来的钱自然花得豪放,问题是,房企们表面风光背后却并不宽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2015年负债水平保持高位运行,净负债率平均达到96.09%,较2014年上升7.23%,再创新高。
上述报告预测,今年年内,虽然房地产上市企业迎来估值修复性回升,但资本市场对于房企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仍持保留态度。行业内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房企估值水平亦有所下滑。
股市玩高杠杆导致了股灾,如今楼市又玩起了杠杆,再加上高负债隐藏的高风险,尚未成功复苏的经济能经受得住风吹草动吗?
(关键字:房地产 老路)